黑龍江省創業農場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舉全場之力,聚全民之智,集中各類資金和力量,咬定“*”二字拔“窮根”,成效顯著。
提高意識確保*
創業農場擁有耕地面積56萬畝,總人口1.6萬人。為了確保扶貧責任落實到位,農場黨委與管局簽訂責任狀3份,與基層幫扶單位簽訂責任狀13份,對扶貧攻堅工作實行“責任倒追”,建立考核紀律,全場召開扶貧推進會2次,各類小型扶貧推進會16次,提高了全場黨員干部、職工群眾參與扶貧的意識。
*扶貧貴在*。通過在全場范圍內開展*識別、*退出“回頭看”工作,嚴格按照貧困戶建檔立卡識別標準、程序和貧困戶退出標準、程序,對255戶438人進行*對標識別和核查,將不符合貧困標準的191戶316人給予清除,將達到脫貧標準、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51戶100人進行退出,確定了納入幫扶計劃建檔立卡貧困戶13戶22人,其中因病致貧8戶12人,因病因殘致貧2戶3人,因病因學致貧3戶7人。
為保證*對接,農場堅持全民參與、全民扶貧的原則,實施“多幫一”責任幫扶體系,即“幫扶場領導+幫扶單位+機關黨員干部+駐場單位”幫扶一戶貧困戶,做到幫扶全覆蓋。為了方便貧困戶與幫扶干部及時對接,農場制作了幫扶明白卡發放給每戶貧困戶,各幫扶責任人每個月開展走訪幫扶工作至少2次。為保證農場扶貧資金落實到位,打破資金短缺瓶頸。農場繼續提取200萬元作為幫扶周轉金,通過無息貸款的方式發放給有創業意愿的貧困戶,確保幫扶資金有保障、無缺口。農場為*扶貧服務中心撥付50萬元,用于保障農場貧困家庭在產業、生活等各方面的救助工作。
分類施策扶到點上
治標不如治本,輸血不如造血。創業農場在幫扶措施上,堅持開發扶貧與救濟扶貧“兩項驅動”。農場采取“農場出資、扶貧對接單位+貧困戶出勞、收入歸貧困戶”的方式,把20萬棒木耳菌棒無償分配給有種植意愿的9戶*貧困戶和11戶貧困邊緣戶種植。各幫扶單位通過技術指導、勞務幫助、聯系銷售渠道等途徑,對貧困戶的木耳栽培進行全程跟蹤。據統計,每棟大棚收獲干木耳約320斤,為每戶貧困戶增加收入7000余元。
在農場的帶動下,各扶貧單位也因地制宜開辟扶貧項目,且收效顯著。第二管理區幫助其貧困戶申請2萬元無息貸款,并提供場地建舍養雞,為貧困戶增收5000元;第七管理區將*扶貧與大棚二次利用結合起來,免費為其幫扶的貧困戶提供20棟育秧大棚,種植大豆,為貧困戶增收1500元;農業服務中心為其幫扶的貧困戶提供了3200平方米的養魚池,免費為其購買魚苗1000尾和飼料,年底為貧困戶增收4100元。為了給貧困戶建立長效的脫貧機制,部分幫扶單位還為8戶有部分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成員安排臨時用工、環衛工、養路工、售貨員、收銀員等就業崗位,確保他們有持續收入,做到穩脫貧。
針對貧困戶多數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農場建立了“基本醫保+一站式醫療救助+慢性病補貼+大病救助”的救助體系,為13戶22人建立了健康檔案,明確簽約的家庭醫生,為貧困戶提供了492元10項健康體檢,并發放慢性病補貼、陽光醫療保險補貼等。還針對因學致貧的3戶貧困戶,落實上級有關教育扶貧政策,采取了學雜費、書費減免和學費補助等措施。在取暖救助上,除民政局每年每人給予的656.05元取暖補助外(共計5636元),農場為12戶貧困戶報銷取暖費22551元。
扶貧扶志激發動力
貧窮不是天生的,農場積極引導貧困戶樹立“崇尚致富、脫貧光榮”的理念,充分激發自身潛能,為貧困戶“量身訂制”技能培訓計劃,讓貧困戶掌握一技之長。農場發揮科技園區、農業、畜牧等部門的職能作用,結合貧困戶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食用菌種植和畜牧養殖技能培訓,并派貧困戶到東寧市參加了為期15天的黑木耳生產及管理綜合配套技術培訓,提升貧困戶產業致富能力。
在思想認識方面,農場建立的“黨支部+黨員+貧困戶”結對幫扶機制,讓貧困戶真正享受到了黨的溫暖,使農場黨組織像一塊強大的吸鐵石,把貧困戶吸引過來。貧困戶王順和低保戶溫欣兩人在農場幫扶下,2017年通過養雞、種木耳甩掉了貧困帽子,在農場扶貧辦的介紹下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使他們的精神風貌有了大幅度提升,為全場貧困戶樹立了榜樣。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一年的幫扶,農場13戶22名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都達到5000元以上,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