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局近日印發《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科技創新行動方案》,提出以生態保護科技需求為導向,以協同創新平臺為載體,以森林保護、濕地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育為重點,強化科技創新和技術集成示范,促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創新驅動帶和協調發展帶。
《方案》明確,開展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科技創新行動的總體目標是:組建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科技創新平臺,打造跨學科、跨領域、跨部門的創新團隊,突破全流域森林保護、濕地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育以及生態產業發展關鍵技術,按區域、分領域集成一批適用于長江流域生態保護與恢復、生態產業發展的實用技術與模式,建成一批國家林業科技創新基地、成果應用示范基地、標準化示范基地。到2020年,生態服務功能提升20%以上,林地綜合經濟效益增加20%以上。
《方案》提出,科技創新行動將重點構建協同創新中心、生態監測網絡體系、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平臺等科技創新平臺,突破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恢復與重建、森林質量*提升、沿江城市群生態功能提升、生態產業、生態監測評估等方面的關鍵核心技術,推進長江上游脆弱區生態修復、長江中上游生物多樣性保護、長江中下游水源地生態保護、長江流域防護林功能提升、長江流域生態產業提升等領域的技術集成示范,健全滿足長江經濟帶生態建設的標準體系、強化各相關標準實施。
《方案》要求,各單位要根據職能定位、區域優勢和任務分工,形成行業部門、科研單位、社會團體等密切配合、共同推進的實施模式,加強重點任務的統籌部署及創新資源的統籌配置。將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與修復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加強科技投入,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加強區域之間溝通協調,推動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跨區域流動和優化配置。加強現有科技計劃和項目與本行動方案的銜接與統籌,鼓勵地方財政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引導企業、民間團體等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完善成果轉移轉化辦法,引導成果、政策、服務等科技要素深度融入林業生產建設全過程。推動林業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改革,探索建立公益性成果政府采購機制,完善激勵評價等科技創新政策措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