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依托農地改革,以“土地資源資產化、農業發展集約化”為重點,放活土地權能,通過“再造”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新式“股份農民”,增加農業經營體制靈活性,從而推動山區扶貧產業發展,助推扶貧攻堅。
產權改革盤活土地資源
作為農地改革的一項新探索,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項目經營,正在重慶、貴州、安徽等地的貧困山區穩步推進。各地加快探索諸如土地股份合作、合股聯營、土地托管等各類放活土地經營權的改革創新,推動農業股份公司、股份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
作為典型的山區農業區縣,重慶涪陵區也是全國土地經營權入股產業化經營試點區縣,目前已有不少農戶量化土地股權,入股合作社或農業企業,“變現”土地經營權價值。
在涪陵區南沱鎮治坪村,重慶三峽筍業有限公司與當地農戶合股成立了種植股份合作社,生產竹筍類休閑食品,并配套發展鄉村旅游。合作社注冊資本500萬元,全村123戶農民以土地經營權折價入股,占總股本的15%。“通過土地經營權入股,使農戶和企業結成緊密的利益聯結,發揮各自優勢,推動竹筍產業健康發展,扶貧帶動作用明顯。”三峽筍業公司董事長李承洪說。
貴州省部分地區貧困程度較深,一家一戶土地零碎利用的山區農業經營模式,難以有效對接大市場,一度讓扶貧產業發展難上加難。為此,貴州省在貧困山區選準、壯大扶貧產業的同時,積極推動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有效盤活土地資源。
在地處烏蒙山腹地的六盤水市米籮鄉俄戛村,農民王順友有一個新身份——股份農民。王順友以自家5畝地,入股農業企業,共同種植獼猴桃。除了能獲得土地分紅收益外,王順友還發揮技術特長,以技術入股的方式,每年獲得技術股分紅2000多元。
目前,六盤水市“三變”改革覆蓋全市881個村,已有51萬畝土地經營權、5.8萬畝農房所有權入股,當地政府還整合投入6億多元財政資金,合股發展各類扶貧產業項目650多個,貧困農民既是生產經營參與者,也是產業利益共享者。
同時,在不少貧困山區,激活農地價值要素的探索,并不僅限于土地股份合作,一些地方還積極探索完善農地價值評估體系,試點土地經營權、農房財產權抵押融資等改革,讓土地“死資產”變成“活資本”,壯大農業產業。
山區農地改革創新仍存瓶頸
我們在一些貧困山區調研發現,要帶動扶貧產業發展,目前農地改革探索和政策創新上還面臨不少難點。例如,部分地區發展土地股份合作時,也暴露出有些企業領辦的股份合作組織,只是掛了個合作社的牌子,“農民股東”沒有實際參與運營、決策和監督;有的經營組織名義上搞的“分紅”實質上還是流轉地租。
要推動土地流轉,就要處理好承包農戶與流轉戶之間的關系。但在一些基層,土地承包權、經營權的權利邊界尚不明晰,土地流轉過程中利益矛盾的協調,仍然缺乏明確、具體的法律或政策說明。
在一些山區農村,土地高度零碎,生產能力低下,經營大戶流轉土地后,往往要打破田塊界限,進行土地整治,才能方便集中生產、統一經營。但在此過程中,新型經營主體與散戶之間還會出現矛盾。
2014年以來,重慶帝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流轉了200多畝土地種植西瓜、火龍果,發展效益農業。“放活土地經營權,打破土地界限,建設水果生產大棚,是經營者應有的權利。但一些農戶擔心田坎被平整了,土地流轉結束后,找不到自己的地塊了,堅決不同意。”公司總經理吳培先說,現在不少種植大棚里還保留著農民一家一戶的田坎,沒法裝水利噴灌設施,農業生產自然受影響。
此外,按照相關改革政策,允許規模經營主體以土地經營權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抵押融資。但在基層操作中,許多農民認為“土地是自己的”,有的不允許大戶“拿自己的地”向銀行抵押融資;有的土地經營權抵押成了呆壞賬,債權人進行處置時,也容易產生糾紛。
我們在西部某地走訪發現,當地一葡萄種植大戶以500畝土地經營權向銀行抵押,因資金鏈斷裂成為壞賬。債權銀行在申請法院查封抵押物時,流轉土地的農民就提出異議,認為“大戶發生債務違約,不能拿自己的地去抵債”。
完善配套政策助推扶貧產業
在貧困山區,要進一步通過土地改革,壯大農業產業,推動扶貧攻堅,基層建議,要深入推進土地經營權入股、放活土地權能推動山區扶貧產業發展業化經營項目等改革試點,配套完善經營決策機制、利益分配機制、風險防范機制等,讓農民既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又可以降低失去土地經營收入的風險,重點把握好股權設置、股權量化、收益分配、風險防控等環節。
土地股份合作,打造“股份農民”,被認為是山區扶貧產業發展的一條好路子,在此過程中,關鍵還要進一步提高合作社運行質量,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著力培育一批具有區域特色、市場競爭力強、帶動農戶增收明顯的示范合作社,提高運行質量。
針對山區農業在發展中,基層反映較為突出的貸款難、農業經營風險大、成本高等問題,應繼續探索在抵押融資、政策性農業保險、土地綜合開發等方面,加大對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整合利用國家水利、土地整治、農業綜合開發等涉農資金,優先安排給運作規范、經營成效明顯的土地股份合作組織,支持其改善生產條件,降低生產成本,打開市場銷路。
同時,對農民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社或農業企業,農民作為經營主體的股東,入股土地產權關系較為明晰,相關部門在政策上也可考慮針對這些經營主體,優先試點土地經營權、農房所有權抵押融資,完善風險防控機制,減少相關爭議和矛盾。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