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少閑月,春季人倍忙。連日來,在洋溢著年味的氛圍里,儋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涉農部門負責人密集調研多個鎮的“三農”工作,推動全市掀起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的熱潮。
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作為農業大市的儋州,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以‘美麗海南百千工程’為抓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儋州市委書記袁光平表示,該市將加快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夯實產業支撐
實現三次產業深度融合
海邊一片的沙土地里,藤蔓翠綠欲滴,在儋州市海頭鎮紅坎村,一群當地婦女一字排開蹲在田壟間,刨出一個個紅嫩的地瓜,放進不同筐里進行分級。上百年前,人們賴以果腹的尋常地瓜,如今實行標準化、規?;N植,逐步成為眾多“吃貨”青睞的美食,“海頭地瓜”品牌越發響亮。
不僅于此,規模農業更需強化產業融合。海南大學副校長胡新文提出,在儋州市海頭鎮建設地瓜主題公園,打造集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良種良苗繁育、有機栽培示范、產品深加工、旅游觀光、體驗農業、科普教育、中央廚房等三次產業深度融合的農業綜合體。
海頭地瓜將催生農業綜合體,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儋州“121網店”負責人黎斌說,2016年以來,該網店持續熱銷海頭地瓜。他建議,在規模經營的同時,可以舉辦電商地瓜節,進一步提升海頭地瓜的品牌影響力。
融合發展的海頭地瓜產業,符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關于夯實產業支撐的要求。“以創建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示范市為目標,以產品特、品質高、產業強、結構優為方向,狠抓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加快農產品全產業鏈開發,推動特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儋州市市長朱洪武說,持續抓好農業“九大品牌”和“六大基地”建設,做好農業“接二連三”文章。
據介紹,儋州農業“九大品牌”包括儋州粽子、儋州紅魚、海頭地瓜、光村沙蟲、儋州蜜柚、儋州黃皮、儋州雞、儋州跑海鴨蛋、儋州綠殼雞蛋。“六大基地”包括光村文誠沙蟲養殖產業化示范基地、光村建恒雪茄煙葉產業化示范基地、海頭飛龍黃花梨茶產業基地、海頭綠翠地瓜產業化示范基地、東成雙玉熱帶水果產業化示范基地、東成鐵漢三角梅產業化示范基地。“接二連三”即*產業與二、三產業融合,培育壯大一批龍頭加工企業,發展訂制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等新業態。
突出生態底色
推動農村綠色發展
記者還未走進儋州市南豐鎮元門村共享農莊的果園,就聞到了陣陣花香。潔白的蜜柚花、米黃色的荔枝花,正競相綻放。
這個共享農莊由儋州元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經營,該公司總經理梁靜霞說,此農莊總投資1700萬元,目前有蜜柚、荔枝、元橙600畝,加上合作社與農戶合建的果園,共有1000多畝。2017年,該公司果園常年用工30人、農忙時節用工200余人,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未來3年,農莊將帶動周邊農戶將產業基地擴大至3000畝以上。談及共享農莊運營模式,梁靜霞說:“我們的果園安裝了物聯網設備,游客‘認領’果樹后,可以通過視頻遠程觀察果樹生長過程,實時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
這樣的共享農莊,在儋州還有很多。根據《儋州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行動計劃》,該市今年將重點推進藍洋溫泉、南豐元利等4個省級“共享農莊”試點項目建設,積極謀劃大成黃皮觀光園、木棠鐵匠黃花梨手工藝旅游村、光村沙蟲海事體驗基地等一批農莊建設。
“突出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生態底色,儋州建設環保型共享農莊,實現美麗鄉村宜居宜業宜游。”儋州市農委主任吳啟養介紹,該市多措并舉突出生態底色,推動農村走綠色發展之路:發展休閑觀光體驗農業;加快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將儋州打造成全國循環農業示范市;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推進農村廁所改造升級;加強農業資源保護監管,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5%以上。
堅持民生取向
讓發展成果惠及群眾
儋州市木棠鎮鐵匠村又迎來一撥撥游客,村道兩側的門店陳列著花梨木制作的手串、算盤、家具等產品,吸引不少游客當場購買。鐵匠村黨支部書記李運扶說,以前該村沒有主導產業,村民們手頭拮據。如今,在黨委、政府引導和支持下,該村發揮*打鐵手藝的優勢,專注于制作花梨木等名貴木材手工藝品,產品暢銷省內外,涌現出了一批百萬元、千萬元甚至億元產業戶。
借力“工藝品+鄉村游”的發展模式,鐵匠村村民腰包鼓起來了。怎樣才能讓更多的村莊、更多的農民實現穩定增收?鄉村振興,民生為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滿足農村居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為發展目標,讓發展成果真正惠及民生,更多惠及群眾。”儋州市副市長符巨友表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