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生態鄉村建設帶動一個村莊繁榮,一片鄉村山水富裕一方百姓。近年來,荔浦在建設生態鄉村中,依山順水,巧借環境優勢,帶領當地農民創新探索走出了生態發展的致富路。
初冬時節,走進桂林市荔浦縣東昌鎮扒齒村荷包洲,只見白粉墻民居錯落有致,掩映在竹林流水和桂花樹之間。三五成群的游客在吊橋上觀賞游覽,游覽累了,就到村頭的農家小院小憩……如此自然淳樸、清新靈動的河畔小村落,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旅游休閑選擇。
近年來,東昌鎮扒齒村荷包洲屯依托荔浦縣東大門與竹林流水貫穿而過的優勢,村民以現代與傳統相結合的美麗村莊建設思路,建設“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生態扒齒村,大力推進生態鄉村建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莊掩映在翠竹流水之間。村中巷道月月賞花開,季季聞果香。
鄉村美了,村民們開始思索什么產業更適合與美麗生態鄉村相匹配呢?扒齒村荷包洲屯村民用自己的發展給出了答案:以農家樂為基點,激活鄉村旅游產業。在發展農家樂的同時,扒齒村荷包洲屯依托“黨建+基地+農戶”模式,發展楊梅采摘。每到5月楊梅成熟之際,縣內外游客跋山涉水來采摘楊梅,穿行于竹林流水間,與吊橋留影,吃農家飯。集休閑旅游度假與采摘體驗于一體的特色鄉村旅游經濟成了村民穩定的收入來源。
依山順水,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建設生態鄉村,不僅改善了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更為當地開辟出了致富的路子。
“村里的路鋪上柏油好走多了。現在河水清了,河兩邊都裝了護欄,小孩和老人更安全了。”位于荔浦縣西北部的蒲蘆瑤族鄉,山高路陡,村民祖祖輩輩依山而居。如今,環山而建的民居統一改造成了白墻青瓦,別有一番韻味,村民對此贊不絕口。“美麗鄉村建設以后,實行‘三線入地’,走在大街小巷,電線都看不到一根。”在馬嶺鎮,當地一位村干部語氣頗為自豪。目前,荔浦縣馬嶺鎮、修仁鎮、青山鎮、蒲蘆瑤族鄉通過美麗生態鄉村建設,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停車場、攝像頭、植樹綠化隨處可見,生態鄉村建設正不斷改善鄉村環境,村民出行既安全又舒心。
道路建好了,基礎設施完備了,致富的路子也寬廣起來。冬至那天,陽光暖和,坐車行駛在馬青線上,沿途翠綠連片的砂糖桔、馬蹄、荔浦芋等農作物不斷映入眼簾,讓人心曠神怡。作為荔浦縣“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的馬青線鄉鎮,在保護環境與生態成果建設中,廣栽“紅花綠葉”收獲生態紅利,砂糖桔為果農帶來人均近3萬元收入。
荔浦芋是荔浦縣的特產。荔浦芋種植面積很大的新坪鎮充分利用自然山水、綠色田園等環境資源,建立荔浦芋種植采摘基地,挖芋頭、估芋頭重量、嘗芋頭等體驗活動遠近聞名,村民依靠綠色生態環境發展荔浦芋產業,收入不斷增加。
此外,荔浦縣花 鎮利用大江水庫美麗風光,結合18個農業特色基地開辟農業生態旅游;雙江鎮年產蘭花300萬盆,村民運用庭院廣栽蘭花,朵朵蘭花點綴門庭,早晚有花香。
既要生態好,又要農民富,還要鄉愁濃。荔浦在建設生態鄉村時,十分重視文化的保護和挖掘。
荔浦縣修仁鎮柘村在生態鄉村建設中投入超過4000萬元,將廢棄圍欄斷墻修舊復舊,特產荔浦砂糖桔躍然墻上,一面面破舊墻壁成了家鄉特產墻,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賞。游客們在欣賞特產文化的同時,也積極參加砂糖桔采摘、藕塘垂釣休閑游,當地的砂糖桔通過游客微信平臺暢銷區內外。目前,全村生態砂糖桔種植達到6萬畝,村民在“五萬不算富,十萬才起步,五十萬以上才算富”的順口溜中走出了一條生態富民的綠色發展新路。柘村生態鄉村也因此獲評桂林市“魅力新農村”。
在荔浦,像修仁鎮柘村這樣因地制宜挖掘文化促發展的特色文化鄉鎮越來越多:結合新坪鎮寨背村、杜莫鎮寨村濃厚的人文環境,荔浦將其建成了人文魅力新農村;馬嶺鎮小青山銀龍古寨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古建筑保存完好,荔浦在建設生態鄉村時專門保留了古跡風韻,建成環境宜人的銀龍古寨村莊……
“荔浦在建設生態鄉村中,依照群眾意愿,依山順水,巧借環境優勢,在保護生態的同時,也讓當地群眾獲得了生態‘福利’。”荔浦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荔浦按照宜花則花、宜果則果、宜林則林原則,以點帶面綠化村屯553個,通過生態鄉村建設促進旅游與產業結合發展,有力推動了全縣農民增收。去年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1%。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