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走進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碩縣,一座座蔬菜大棚規劃整齊,筆直的電桿和條條銀線穿梭其間,成為冰天雪地里一道別致的風景。
和碩縣素有“龍駒之鄉”美稱,自然條件獨特,是新疆*的反季節蔬菜大棚種植基地。隨著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不斷深入,優質的電能正為和碩縣菜農致富增添新動力。
戈壁荒灘建起蔬菜大棚
11日,和碩縣供電公司塔哈其供電所所長湯勇和阿拉木背著工具包巡檢10千伏烏鋒線。當天,他倆還要上門走訪菜農,宣傳安全用電常識。
兩人掀開簾子,走進菜農王飛家的鋼質蔬菜大棚,一股暖流撲面而來。正在棚里和妻子摘茄子的王飛高興地迎了上來,擺放在墻邊的一筐筐黝黑發亮的大圓茄子在陽光下十分耀眼。王飛順手拎起一筐茄子放到湯勇面前說:“這些茄子可離不開電。”
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推動下,和碩縣建大棚、種蔬菜,這條致富路吸引了眾多內地有抱負的農民前來淘金。2011年,17歲的王飛隨親戚從四川老家來到和碩縣一家大棚基地種菜,開始了他的創業生涯。
“那時候覺得種菜又苦又累,生活也很單調,有時沒電連電視都看不上。電壓不足水泵電機就無法正常啟動,不能及時澆水就影響蔬菜的品質和產量,這也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收入。”王飛一臉無奈地回憶道。
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不斷加大農網改造升級力度,在巴州大地廣袤的土地上,到處可見電網建設者忙碌的身影。2017年,和碩縣僅用于農村配電線路建設的資金就突破了5400余萬元,相繼完成了蘇哈特、塔哈其、烏鋒、哈東等線路的升級改造。
“電桿越來越高,電線也越來越粗,電壓穩了,供電服務也好了,我賺了錢就盤算著自己投資建大棚,當老板。”充足的電力給王飛實現夢想奠定了基礎。2015年,王飛和妹夫何小勇自籌資金,先后投入120萬元,在塔哈其鄉高速公路邊的戈壁荒灘上,建起了5座鋼質結構蔬菜大棚,實現了當老板的夢想。
供電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2月5日,烏什塔拉供電所接到菜農求助電話,員工侯斐和孫強軍攜帶搶修工具立即趕到阿村李煜家大棚前,排查卷簾設備故障。不到20分鐘,卷簾電機“嗡嗡”地快速旋轉起來。隨著和碩縣農網改造升級不斷推進,充足的電能和優質的供電服務有效助推了當地蔬菜大棚產業的發展,大棚數量達到2800余座,種植面積超過了2.33萬畝。
巴州九家莊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3月,是和碩縣反季節蔬菜大棚種植的龍頭企業,擁有社員105戶。為響應國家“水、電、路”三通扶持政策,和碩縣供電公司投入近30萬元,提前完成了合作社線路架設和變壓器安裝任務。
今年55歲的九家莊合作社社員李志軍承包了4座蔬菜大棚,由于家里人手少,大棚農活多,再加上年歲較大,抽水澆灌或者家中生活用電出了問題,他*個想到的就是烏什塔拉供電所所長馬劍。
1998年,李志軍帶著妻子來和碩縣打工創業。說起當初的用電情況,李志軍直搖頭,“那時候刮風下雨就停電,大棚間的電線私拉亂扯就像蜘蛛網,電壓還不穩定,用電沒有保障。”隨著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兩年攻堅戰的完成,供電員工在把安全可靠的電力送到菜農田間地頭的同時,也把“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供電服務宗旨送進了菜農的心坎里。去年5月4日,正在哈東線普查客戶信息的李明明和庫爾班接到了所長馬劍打來的電話,稱李志軍家正在抽水的機井突然不轉了。每年4至6月份是菜農*繁忙的時節,也是大棚辣子、西紅柿、黃瓜、豆角等蔬菜集中銷售的旺季,蔬菜一旦缺水將對菜農的收入產生直接影響。他倆趕緊趕到泵房檢查,原來是配電柜里的繼電保護器觸點打火燒毀,導致電機斷電停止抽水,但是合作社沒有同型號的備用繼電保護器。情急之下,庫爾班轉身開動皮卡車,向著和碩縣城奔去。不到半個小時,庫爾班買回了繼電保護器,沒過多久電機又開始轉了起來。
走進合作社大棚種植區,李志軍和家人忙著為茄子打芽定枝,大棚里的茄子、豆角、苦瓜、絲瓜等蔬菜長勢茂盛,陸續上市供應市場。正在過稱的妻子冷淑霞說:“雖然這幾年蔬菜價格走低,但供電所的服務有增無減,很貼心。去年春節前1公斤茄子*價不到4塊錢,今天我這批茄子每公斤賣到了6塊4毛錢。”
說起種菜的20個年頭,李志軍感慨道:“我在新疆種菜賺到了錢。去年投資60多萬元,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兩個羊圈,今年準備進200多只小尾寒羊搞養殖業,走種菜養殖綠色循環發展的路子,賺更多的錢。”如今,和碩縣越來越多的農民不光種大棚蔬菜,還搞起了果蔬特色采摘和旅游觀光,走出了一條溫室大棚多種產業合作發展的致富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