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發布的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不過,市民對于滬郊鄉村游存在的不足也頗有微詞:景點基礎設施配套沒跟上,游客不能好好吃頓飯、游玩結束了買不到紀念品和土特產;一些地方存在“人造景點”現象,讓游客乘興而去敗興而歸;景點主題單一,觀賞玩樂層次不高,無法形成浸入式體驗。
鄉村旅游不可“看上去很美”
近年來,每到節假日,抑或平時雙休日,滬上各色人群,從退休人員到白領一族,越來越青睞市郊的鄉村旅游。面對越來越多的鄉村旅游需要,上海的鄉村旅游如何因勢而為,讓鄉村旅游告別“看上去很美”,需要不斷提煉主題,打造特色,在留得住鄉愁,提升品質和非遺傳承保護上做文章,依靠前階段郊區普遍進行的“五違四必治”成果,整合資源再出發,充分挖掘存量旅游資源,創建各類鄉村旅游綜合體,從而形成市郊有辨識度的旅游品牌,千方百計的把國際大都市上海郊區的鄉村旅游這塊蛋糕做大做優,為全球卓越城市貢獻不一般的旅游作為和產出效益。
農趣變樂趣 農事變樂事
筆者以為,上海的鄉村旅游,要以豐富市民的旅游體驗為追求,借鑒國外的經驗,讓農趣變樂趣,農事變樂事,努力使申城郊區鄉村旅游,成為集展覽館、博物館、體驗館、運動館和賓館的匯集地,讓游客在此完成參與農作物全過程的體驗過程,可以借鑒日本鄉村旅游產品包括觀光農園、農業公園、農家樂、教育農園等多元類型的做法、抑或引入法國鄉村旅游企業針對不同游客需求,創新開發多元化的產品體系,把休閑農場辦成包括農場客棧、農產品市場、點心農場、騎馬農場、教學農場、探索農場、狩獵農場、暫住農場、露營農場、家庭農場、教育農場、自然保護區等多種樣式的旅游活動去處,在不斷完善鄉村旅游產品品種,豐富游客旅游體驗中,提高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讓大都市的鄉村游游客“來了還想來”。
農耕文化是鄉村旅游之魂
發展申城的鄉村旅游,還要把城市美好的東西如信息文明等與美麗鄉村結合起來,除了緊緊抓住上海郊區獨特的自然資源、產業特色、歷史文化不放之外,要特別重視農耕文化的二次利用和創意開發,中華文化的根脈是農耕文化,傳承農耕文化是維系田園風光與鄉村旅游的基石,也是繁榮農村文化和美麗鄉村的靈魂。
要以建設和追求農耕文化為支點,讓農業的生產生活方式、傳統習俗、鄉村建筑及民間手工藝,在鄉村旅游項目和景點中釋放出獨特的魅力,給所有人一個看得見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和歷史的美麗鄉村。
挖掘申城獨特“鄉愁文化”
要著力發揮本土優勢,以喚起市民的鄉村記憶為基礎導向,營造上海市民獨特的“鄉愁文化”形態,打造上海市郊鄉村旅游的文化厚度,通過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個性化鄉村本土文化展示,塑造各具特色的農耕文化品牌,打破原先郊區農家樂的格局和經營章法,立足上海郊區獨有的農業和非遺文化基礎,既“無中生有”,又“錦上添花”,著力提升內涵,用升級版的追求,新穎的展示形式,精致有序的人性化服務,以及配套服務、景點設計、服務態度上狠下功夫,讓市民在近在咫尺的鄉村旅游中,觀賞現代農業成果,體驗自我采栽樂趣,感受“非遺”文化滋味,回憶過往歲月痕跡。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