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大省黑龍江的農民近年來不再安于“種糧—賣糧”的傳統老路,而是在各個領域尋找創業機會。記者采訪發現,通過搭建創業“舞臺”,黑龍江省農民創業環境不斷優化,農民創業呈現出層次不斷提高、模式不斷豐富的特點,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和全省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農民創業者“創”出百億財富
“創業是艱辛的,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悅。”談及創業歷程,27歲的黑龍江省延壽縣農民創業者傅廣潔這樣說。
2015年,為適應快速發展的農村電商形勢,延壽縣在當地招募“村淘”項目合伙人。傅廣潔決定不再走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路,兩年間累計為5萬多人次代購訂單20余萬筆,代銷當地農產品5萬多筆,幫助農戶增收70多萬元。
在黑龍江,像傅廣潔一樣的農民創業者如今已達150余萬人,創業收入達320億元。一批由農民創業家、農民合作組織帶頭人、家庭農場主、個體經營者組成的農民創業群體在龍江大地成長壯大。
農民創業者的層次也在不斷變化。創業人員正由以農民和返鄉農民工為主,向大學生、農業科技人員、城鎮轉移就業人員等多元主體轉變。
通過創業,黑龍江一批農民正走出單純靠“種糧—賣糧”增收的老路,創業模式實現了“花樣翻新”,創業領域正由原來以種養業為主向“種養加銷”全產業鏈轉變。
大慶市林甸縣農民王琦返鄉創業成立了農業公司,從棚室果蔬種植起步,逐步向綠色種植養殖、農畜產品加工和生態旅游拓展,走出了一條種養融合、產銷融合、農旅融合發展之路。公司直接帶動1600多農戶增收,戶均年收入7.5萬元。
據了解,黑龍江省農民在*產業創業人數69.3萬人、第二產業19.2萬人、第三產業61.5萬人,非農產業創業比重達到53.8%。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業主體占比近35%。
讓創業農民“登臺唱戲”
“我們用對農業的熱愛、專業的知識和現代化的技術,開啟現代農業的新思維,樹立現代農民新形象。”在今年1月于哈爾濱舉辦的一場農產品營銷大賽現場,黑龍江龍聯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社的林沫進行了120秒的“路演”,推介合作社的產品和理念。
在這次比賽中,黑龍江省農業企業、合作社、農村電商等各類報名參賽主體達1195家,經過層層選拔,*終有9支代表隊挺進決賽,進行各獎項的角逐。
農民上電視,在黑龍江已不是新鮮事。電視臺的部分專題節目,讓農民創業者有了展示自我的“舞臺”,也帶來了“示范效應”,促進更多人投身創業熱潮。“種得好更要賣得好”“少賣水稻,多賣大米”,像這樣“接地氣”的宣傳語,在黑龍江農民中口耳相傳,正在成為創業者的行動指南。
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黑龍江省著力破除制約農民就業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省政府提出“營銷十六條”建議,幫助農民擺脫舊思維,靠營銷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制定出臺了《關于扶持農民創業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從市場準入、財政扶持、用地用電、稅收優惠、規費減免和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了具體政策措施。
2015年至2017年,黑龍江省級財政累計投入近8500萬元,專項用于農民創業工作。黑龍江省農委、銀監局、金融辦聯合開展農民創業融資對接活動,為創業農民融資7億多元。
農民創業成鄉村振興“生力軍”
今年31歲的喬衛齊,是一個“特別”的農民創業者。畢業于蘭州大學的他,2013年選擇離開一線城市,回到家鄉明水縣創業。如今,結合互聯網技術,他在明水縣推廣了菜園“私人訂制”理念,吸引越來越多的城里人到農村“包地種田”。
“如果沒有廣闊的創業天地,我是不可能回到農村的。”談及創業的初衷,喬衛齊說,他看到了家鄉農業發展的前景,更想用自己的知識、技術以及新的創業理念,為家鄉父老做一些事。
黑龍江一大批農民正在通過創業致富,由農民變成企業家,示范引領更多農民就業創業,拉動農民持續增收。眾多農民創業者將廣闊農村變成新的發展天地,讓農村聚集了更多“人氣”“財氣”,成為鄉村振興乃至全省振興發展的重要動力。
目前,黑龍江農民創業已生成了一批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新產業、新業態,為全省經濟增長提供了強有力支撐。截至2017年底,黑龍江農民創業總投資達到4577.5億元,帶動農民就業達318.7萬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