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小麥病蟲害多發季節。早在1月19日,河南淅川縣大石橋鄉和滔河鄉就發現多個小麥條銹病發病中心,見病日期比常年提前了40多天。近期氣溫回升,氣候條件有利于條銹病菌的擴展蔓延,為此,河南省植保站近日下發了《2018年小麥中后期病蟲草害防治技術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如何做好病蟲害防控、提高防治效果,*程度減少病蟲害造成的損失?
受去年9月底至10月中旬連續降雨影響,河南省小麥普遍晚播10~20天。省植保站研究員呂國強說,春節前的兩場大雪,給麥田提供了充足的有效降水,土壤濕潤也會招致小麥病害的擴展蔓延。
1月19日淅川縣兩個鄉發現多個條銹病發病中心的現象提示,受天氣條件、苗情等因素影響,河南省小麥條銹病見病早、流行風險較大,赤霉病、麥穗蚜等病蟲害也存在大面積暴發的風險。
“據分析預測,今年河南省小麥中后期主要病蟲害呈偏重發生態勢,防控形勢嚴峻。”呂國強提出,加強病蟲害監測,及早科學預警,春季麥田管理要重點做好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紋枯病等監測工作,掌握其發生發展動態,爭取防治“主動權”。
鑒于今年條銹病發病早的情況,呂國強建議,淅川縣發病區要大面積噴灑殺菌劑,壓低早春菌源,盡量推遲條銹病春季流行時期。“沙河以南是條銹病早發區、常發區,從現在開始要密切監控,隨時撲滅發現的零星病葉和發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風險。”3月底至4月初,應組織開展區域性統一防治,防止病害大面積流行。
“小麥中后期病蟲害種類多,防控要突出主攻對象、科學防治。”呂國強認為,河南省防控重點應以條銹病、赤霉病、紋枯病、麥穗蚜等為主攻對象。在防控策略上,要堅持綠色防控與化學防治相結合、應急處置與持續治理相結合、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群防群治相結合。在防控藥劑選擇上,重點推廣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各地要結合當地小麥品種、抗病性及歷年病蟲害發生特點,因地制宜制定技術方案,科學有效防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