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廣東推進化肥農藥使用減量行動(圖)
廣東推進化肥農藥使用減量行動(圖)
農業網   時間:2018/3/2 10:20:00  來源:東莞農業信息網  閱讀數:540

化肥農藥

  美國在不到百年的時間內就窮盡了地力,而中國農耕歷經四千余年,土壤肥沃依舊。原因何在?中國農耕文化的無窮魅力讓富蘭克林·金認定,東方農耕是世界上**的農業。然而,金氏當年向全人類推廣的可持續農業經驗,在當前的中國遭遇了“滑鐵盧”。為了解決食物和環境危機,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經過近三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已提前實現。目前,廣東省東莞市正全面推進化肥、農藥的使用量“零增長”行動。

  “四千年農夫”的當代困惑

  上個世紀初美國的農學家富蘭克林•金(F.H.King)前來中國、日本和朝鮮考察農業,于1909年2月2日離開美國的西雅圖,同年7月18日前后離開日本返回美國。這期間訪問日本、中國和朝鮮,而在中國的時間*長,大約為4個月20天。在中國,金氏訪問太湖流域的時間*長,前后兩個半月。其余時間訪問香港、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以及現在山東省的青島和濟南、天津市和吉林長春市。

  回國后,金氏寫了一本書《四千年農夫》,極力贊揚東亞三國的傳統農業,并將此稱為“永續農業”。他觀察中國農業時南北兼顧,一方面看到南方澤農和北方旱農的不同處,另一方面卻更多地注意到二者的共同特點一一那就是種養結合、精耕細作和地力常新。

  金氏在書中寫道:“現在東方人口將近5億,……耕地面積不到80萬平方英里,這些耕地中許多已有了2000年或3000年,甚至是4000年的耕作歷史,若不是更好地利用了人類糞便,他們在沒有礦物肥料可利用的情況下,不可能生存下來,……東方民族的特質之一就是能夠很好地保護土壤,為了很好地保護土壤、避免破壞土壤肥力,東方人采用‘將水桶放在自己身邊’的方法。……4000年以來這兒的農民擁有的土地很少,但他們卻通過智慧和勤勞,成功地養活了自己的大家庭,并且沒有對土地造成任何的破壞。”

  金氏還到了東莞,在他筆下,一百年前東莞水鄉地區的農民就懂得如何利用種養結合提高土地的肥力和產出:“這兒的池塘無論深淺都能養魚,……排水后的池塘可以用來種植作物。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池塘還會不斷加深,它們定期排水,抽出的泥漿累計有一兩英尺厚,這些泥漿都被運走出售給農民。……飼養在比較肥沃池塘里的魚能夠在市場上賣出更高的價格。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可增加池水的肥力,食物越充足,魚就能長得越快,并且肉質越好。”

  作者遠渡重洋,考察東方農業,是要反哺當時土地日漸貧瘠的美國農業。自從上個世紀后半葉西方石油農業的諸多弊端暴露以來,提倡替代農業之聲此起彼伏,如有機農業、自然農法、生物農業、生態農業、循環型農業以及持續農業等等。因此,有人說金氏是現代持續農業的先驅者。

  可是連金氏也沒有想到的是,他曾經推崇的永續農業并沒有得到延續,尤其是在中國。如今中國的農業越來越傾向西方曾經的石油農業方式。當下的食品安全問題、生態環境問題、耕地質量退化問題等等,無一不警示著我們,過度使用化肥、農業、獸藥、生長調節劑等農用化學品,給我們賴以生存的水、土地、空氣、食物帶來極大的隱患。

  缺肥,化肥又快又有效,何必花時間做堆肥?缺水,抽水機又快又好用,何必挖水池、覆蓋稻草?有蟲害,農藥立竿見影,間種,套種多麻煩?……這些解決種植問題的辦法,又快又有效。人,似乎都有向往短期可遇見利益的傾向。但,如果有*土地再無法生產,地下水再也無法抽出,蟲子們視農藥為飲料時,難道我們能夠重建一個像地球一樣的生態系統?重讀《四千年農夫》,讓人類的智慧剎剎車,重新審視下我們當前面對的農業環境。

  全國: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提前實現

  當前,中國化肥使用普遍存在著過量施用、盲目施用等問題。根據國家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農作物畝均化肥用量21.9公斤,遠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每畝8公斤),是美國的2.6倍,歐盟的2.5倍。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的耕地肥力出現了明顯下降,全國土壤有機質平均不到1%。與之對應的是,國內的化肥用量及其增長速度驚人,造成農業面源污染,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農藥使用方面,多年來因農作物播種面積逐年擴大、病蟲害防治難度不斷加大,農藥使用量總體呈上升趨勢。據統計,2012-2014年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農藥年均使用量31.1萬噸,比2009-2011年增長9.2%。農藥的過量使用,不僅造成生產成本增加,也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越是在農業資源短缺的情況下追求農業的增長,其結果就越會導致化學品等各種投入的增加,投入產出就越不合理,農業和農村也就越容易失去可持續發展的基礎。2015年2月,國家農業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以下簡稱“兩個方案”),大力推進化肥減量提效、農藥減量控害,積極探索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兩個方案”提出,到2020年實現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農藥使用總量零增長。

  2017年年底,國家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經過近三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已提前三年實現,接下來的目標是“負增長”。他指出,當前中國農業投入品(即化肥農藥)過量使用、利用率不高,仍然是中國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來源。“下一步關鍵要在提高使用效率、減少使用總量上下功夫。”

  據報道,通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推進水肥一體化和種肥同播等技術,提高化肥的資源利用率,2017年中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37.8%,比2015年提高2.6個百分點。

  同時,中國農藥使用量已連續三年負增長,2017年農藥利用率達到38.8%,比2015年提高了2.2個百分點,相當于減少農藥使用量3萬噸。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污處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廢棄農膜回收、病蟲害綠色防控。……推進重金屬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復,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

  東莞:水稻減少農藥使用量20%

  2017年11月,東莞市農業局印發《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并成立了東莞市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協調領導小組。盡管方案剛印發不久,但控制化肥農藥的使用量一直都是東莞農業部門的重要工作。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已經在東莞實施了十多年。測土配方施肥,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數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講,就是在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科學施用配方肥。

  2017年,東莞市農技管理辦土肥科在蔬菜化肥減量使用示范區建設項目共開展了兩茬菜心的田間肥效試驗。經試驗得出,采用測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機替代的技術措施,化肥減量30%左右能有效保持菜心穩產,并由此制定出《東莞市菜心化肥減量增效技術規程》。

  在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中堂盈港豐蔬菜專業合作社采用噴灌的方式施肥,現場分析計算,肥料流失浪費接近三成,通過調節進水流量、控制田間噴管的壓力等措施,經改造,施肥量比改造前節約肥料20%以上,有效減少了肥料流失,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減少化肥的用量。

  據統計,2017年市農業部門推廣科學施肥用藥技術,建設一批化肥農藥減量示范基地,其中測土配方施肥示范片5個,面積180畝;蔬菜化肥減量使用示范區1個,面積60畝;水肥一體化、新型肥料試驗示范點9個,面積185畝;高效藥械替代、新型農藥試驗示范點10個,面積700畝。采用化肥農藥減量技術措施,在產量不減少的情況下,水稻減少農藥使用量20%、荔枝減少農藥使用量12.5%至15%,蔬菜類作物減少化肥使用量15%至30%。溫室花卉使用水肥一體化設施,年均節省人力成本和肥料成本約20%。

  東莞市農業局局長張永忠指出,全市農業部門要保持好農用地的生產和生態功能,著眼服務城市發展、提升效益,積極打造東莞的高端精品農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f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