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加強水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和管理,不僅是民生問題、生態問題,而且是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農業用水目前占全社會總用水量的65%左右。傳統灌溉采取‘大水漫灌’方式,水資源浪費嚴重,農業種植成本增加。”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萊蕪市市長梅建華說。
梅建華介紹,發展節水灌溉農業能有效省水、省肥、省力,促進增產、增效,同時能帶動農業生產技術提升和節水灌溉裝備產業發展,綜合效益非常顯著。根據測算,對于高附加值農作物,推廣使用節水灌溉技術,大致可以節水90%以上、節省人工60%以上、增加收益20%以上。
“近年來,萊蕪市發揮節水灌溉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節水裝備制造,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梅建華說,“目前,全市節水灌溉器材制造銷售企業80多家,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的30%,并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得益于此,2017年7月,國家質檢總局批準萊蕪創建“國家節水灌溉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在節水灌溉產業的帶動下,萊蕪發展節水灌溉面積55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50.9%,年可節約農業用水4400萬立方米、勞動用工8.8萬個,成為山東省*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市。
梅建華坦言,雖然萊蕪節水農業發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一是大型高效節水灌溉主要依靠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社會資本參與較少,受益農戶投工投勞及農業企業自籌比例不高,建設標準較低,節水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大中型灌區田間工程配套資金保障不足,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建成后缺乏運行管理和設施維護費用。三是大田糧食作物比較效益相對較低,農民積極性不高。四是高效灌溉項目多以農業企業、合作社等組織自行建設,缺乏統一規劃,難以發揮綜合效益、規模效益等。
對此,梅建華建議:一是希望財政部、農業部、水利部等加大對地方農業節水灌溉的資金投入力度,重點突出“優化存量”工程投資,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和大中型灌區田間工程后續管理經費與建設費用一并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二是希望科技部加大對節水裝備制造企業的研發扶持力度,鼓勵培植龍頭和骨干企業,突破遠程輸水控制、節水裝備過濾等關鍵技術,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三是建議農業部在總結推廣節水農業核心示范區(鎮)創建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節水農業示范市”創建活動,進一步加大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力度。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