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徐州市馬莊村考察時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么樣。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重要指示的形象表達。
在馬莊村文化禮堂,習近平總書記觀看了村民樂團排練的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快板節目,稱贊他們編得好、演得好,鼓勵他們為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多作貢獻。總書記指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辯證法的觀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在中國古代,農村有著悠久的耕讀傳統,為維護農村和諧穩定和合理的人才流動提供了文化基礎。社會轉型的加劇,農村面貌的翻天覆地,更加凸顯出鄉風文明和農民精神風貌對一個農村的價值和意義。因此,今年的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鄉風文明作出專章論述,指出:“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馬莊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啟示之一是,農村精神文明必須先“富足”起來。沒有一定體量的積累,精神文明無法開出繁盛之花。馬莊村以“文化立村、文化興村”,建立了自己的村史館,建立了自己的圖書室、文化廣場,形成了自己的民俗表演隊。和馬莊村一樣,徐州深挖各個村鎮的文化資源,開展讓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文化活動,基本實現文化陣地“村村建”,農家書屋“村村辦”,特色活動“村村演”,從體量上保障了精神文明繁盛的基礎。
精神文明建設要“量”更要“質”,必須走優質化道路。馬莊村每周舉辦一場舞會,村里全體老少都參加;每月1日組織全體黨員干部、村民職工參加升旗儀式,在國旗下發表講話,全體村民齊聲唱國歌和“馬莊之歌”;馬莊村還把每月20日作為黨員帶頭的全村社會主義教育日,每年11月份被定為法制教育精神文明宣傳月。這些高質量有內涵的活動,造就了精神文明的村強、民富、風正、人和,形成了馬莊村引以為豪的和諧景象。
精神文明建設在富足、優質的基礎上,還需要發展自己的特色,在個性發展中找準自身的優勢和定位。馬莊村發展農民銅管樂團,以特色活動帶動精神文明整體建設,又用精神文明整體建設來涵養和支撐特色發展。馬莊村全國文明村、中國十佳小康村和中國民俗文化村等榮譽稱號,正是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發展基礎和突出特色相統一結出的碩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