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認為,一頭豬對環境的污染大體與5個成年人所產生的污染相等,但是豬肉是百姓離不開的肉食品之一,所以既要多養豬,又要減少環境污染,曾是一個讓人頗為頭痛的兩難問題。現在,這個難題已被浙江省農科院徐子偉研究員等人破解,他們的一項環保養殖技術成果,可使生豬和家禽的污染物對環境河道實現零排放。因此,他們的“規模化豬禽環保養殖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獲得了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兩萬頭生豬的養殖場幾乎聞不到臭味
筆者日前在嘉興南湖區綠嘉園牧業有限公司看到,這里養殖著兩萬多頭生豬,卻幾乎聞不到臭味。“與不作任何減排和環保處理的飼養模式相比,徐子偉科研團隊的這項新技術可以減少生豬養殖污染物排放量的90%以上。”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去年經多個部門監測,“綠嘉園”養殖場污染指數遠遠低于國家標準。
在發達國家,因為有充足的玉米、豆粕等優質飼料,畜禽食用率高,排泄污染少。但我國因飼料資源不足,不得不大量利用如菜子餅、棉子餅、糠麩和糟渣等低質飼料。這些飼料被畜禽消化利用率低,很大一部分會隨糞便排出,對環境產生嚴重污染。徐子偉科研團隊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就著眼這個課題。
豬糞被分離出來,經發酵做成固體有機肥料
他們首先進行的是豬雞消化代謝試驗,測定飼料蛋白質氨基酸在豬雞體內的消化代謝規律。在這項試驗中,徐子偉帶領課題組成員在實驗室里堅守200多個日日夜夜,每天忙于收集畜禽排泄物,經過艱苦試驗,終于建起包括2620個參數的氨基酸消化率參數庫。
在摸清這些飼料的消化吸收規律之后,接下來,徐子偉和課題組成員又針對這些飼料氨基酸譜不理想的難題,通過對1000多頭豬和數千只雞的動物試驗和數學模擬,研究出“動態理想蛋白質模式”,這項技術可以讓低質飼料配制出氨基酸配合的高效飼料。然后,他們又針對低質飼料消化率低的問題,組織產學研聯合攻關,研發出酶制劑系列產品,*終開發出豬禽環保飼料,經實際應用,可使糞尿氮磷減排25%~35%。
“吃環保型飼料,是環保養殖的*步。”徐子偉在接受筆者采訪時這樣解釋豬場達到零排放的原因:“第二步,是這些已減量排放的豬禽糞尿和污水,在養殖場又得到進一步凈化。糞便被分離出來經生物發酵做成固體有機肥料,可用于有機農業生產;豬尿等污水經改進的沼氣工程而使污染物減量,產生的沼氣供豬舍保溫和發電,沼液也不再是一種累贅,被輸送到周邊農田作為有機肥灌溉。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循環經濟的生態環保養豬模式。”這一先進的生產模式如今正在各地逐漸推廣,引領生態環保養殖業的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