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標點點,無論是哪邊的美食,總能翻山越嶺抵達。
隨著傳統產業競相“互聯網化”,浙江杭州蕭山農產品爭先恐后“觸網”。據初步統計,到2017年底,蕭山區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各類經營主體已達到100多家,產品結構以茶葉、蘿卜干、霉干菜、水產、干貨、休閑食品等耐儲運的農產品為主,其他如炒貨、豆制品等農產品加工企業近年來也逐漸將重心轉向電商領域。
位于靖江街道的杭州張瑜食品有限公司,在農民信箱、淘寶和天貓網上分別設立了攤位和網店,銷售業績也一年比一年好。“因為本身就有貨源,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通電商渠道,沒想到意外掘開了一個全國市場。”張瑜食品的負責人張錫林表示,自從有了電商后,公司的銷售市場已經從原先的杭嘉湖地區,一下子拓展到了全國各地。
從銷售模式看,傳統農產品經營主體通過淘寶、天貓、阿里巴巴、一號店等知名電商平臺開設網店、自主經營。背靠生產基地和自有品牌這兩大優勢使得蕭字號農產品比較容易獲得網上消費者的認可。“龔老漢甲魚在杭州地區本來就有較高的知名度,加入電商平臺了,確實吸引了不少老顧客轉戰電商平臺購買。”負責龔老漢甲魚電商銷售的相關人員表示。
為了有針對性地、因地制宜結合蕭山農產品的實際開展電子商務工作,近年來,區農業局經常性邀請電子商務運營公司的專業人員對蕭山區農業經營主體的電子商務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具體包括營銷策略、接單技巧、微信營銷等實戰技術。僅2017年,有500人次的農產品企業的工作人員進行了電商專業培訓。
截至目前,所前鎮越王村的茶葉產業集群,靖江街道雷東村的休閑食品產業集群,益農鎮趙家灣村的霉干菜、蘿卜干產業集群……蕭山區各大農業龍頭企業都已紛紛涉足電子商務,農產品電子商務線上線下結合的趨勢日益明顯。
區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線下零售實體店+線上運營”的營銷模式在鞏固實體店銷售業績的同時、拓展了網絡銷售半徑,進一步打響了蕭山農產品的名號。初步統計,2017年,通過網絡銷售的蕭山農產品市值就有3億多元。可以說,蕭山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駛上了農企轉型升級的快車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