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開始進入“兩會時間”。
五年來,人民生活持續改善。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易地扶貧搬遷8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超過經濟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多的中等收入群體。
那么今年,關于“三農”問題,以及*扶貧,互聯網大佬們都做了哪些提案?億邦動力網將部分提案做了匯總如下:
劉強東:加大扶貧宣傳,推進“消費扶貧”
今年*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的京東集團董事長劉強東,*亮相兩會便帶來了三份提案,其中一項就是《關于發揮電商富農作用,打造扶貧“新通路”的提案》。
按照京東方面公布的數據,目前京東已在全國832個*貧困縣推進落實電商*扶貧工作,發揮電商平臺對接產銷、*營銷的作用。
在劉強東看來,但目前尚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電商產業扶貧的縱深發展。這些問題包括,農產品“小”“散”“非標”,競爭力不足;農產品品牌發展不足,市場效益沒有充分體現;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產地倉等模式應用難度大等。
為此,劉強東建議,在落實打贏扶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各級政府及相關各方應形成合力,暢通扶貧富農的電商“新通路”。
劉強東結合京東自身的扶貧實踐,從農產品規模化生產、扶貧品牌培育、農產品物流設施建設、加大消費扶貧宣傳這四個方面給出了自己的對策建議。
首先,要促進農產品規模化生產,提升農產品競爭力。進一步健全農產品生產標準體系、質量認證體系等,充分發揮農科院等技術力量在指導貧困地區農業生產、農產品改良育種等方面的作用,提高農產品質量。積極發揮政府統籌協調作用,推動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充分調動電商等多種社會資源,鼓勵發展“電商+龍頭企業/合作社+產業+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新模式,使貧困地區形成能夠滿足市場需求、集約化、現代化的農業產業,提升農產品的規模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其次,要調動各方資源,實施“扶貧品牌”培育行動。加大農產品品牌培育力度,鼓勵各地立足傳統農業優勢,深入挖掘資源潛力,積極開展特色品牌,特別是農產品“扶貧品牌”培育和塑造。充分發揮“媒體+電商平臺”在“扶貧品牌”宣傳推廣方面的作用,講好品牌故事。鼓勵各地與電商企業對接,共同建立線上線下品牌農產品營銷推廣體系,讓好東西賣出好價錢。通過品牌推動扶貧事業可持續發展,提升扶貧的社會影響力。
第三,出臺支持鼓勵政策,加快農產品物流設施建設。建議政府進一步加強農村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企業建設“產地倉+冷鏈專線”模式的統籌引導和政策支持,提升生鮮農產品銷售品質和效益。同時,進一步發揮政府的統籌協調作用,提高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設施的集約化建設和利用水平,保證扶貧“新通路”的持久暢通。
第四,加大扶貧宣傳,推進“消費扶貧”。發揮*媒體資源的宣傳作用,增強全社會對扶貧工作的認識,通過多種形式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農業扶貧、電商扶貧等扶貧開發。從國家層面積極推動“消費扶貧”,支持電商平臺設立扶貧專賣店、電商扶貧館和扶貧頻道,倡導購買扶貧產品、助力脫貧攻堅的社會氛圍。鼓勵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扶貧農產品,提升消費者對貧困地區產品的支持力度,形成社會關心、人人參與扶貧的風尚。
張近東:構筑電商*扶貧長效機制
數據顯示,到2016年末,全國已建成40多萬個鄉村電商服務點,快遞鄉村覆蓋率達到80%,帶動農村就業超2000萬人。
不過,在張近東看來,當前的電商扶貧模式還不夠*,沒有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沒有依據致貧原因在扶貧方式上因勢利導,產業扶貧長效機制建設不足,“輸血”增收的同時,對于貧困戶持續“造血”致富功能還有待加強。
張近東建議,政府要加強對貧困縣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特別是要重點支持冷鏈物流等與農副產品上行息息相關的特色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扶貧方式從捐贈扶貧、銷售扶貧向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創業扶貧及集體經濟增收扶貧等模式轉移。
同時,張近東建議政府、企業共同為貧困戶提供啟動資金和服務,在政企合資模式中,除歸屬貧困戶的收益外,幫扶方的收益應投入到各類扶貧公益基金中,讓產業扶貧與公益扶貧良性循環。
據了解,蘇寧在農村板塊已有多年投入。截至目前,蘇寧建設面向農村市場的蘇寧易購直營店超2200家,有400+中華地方特色館提供超過20萬種的農產品,惠及農民超過200萬,同時,全渠道實現農產品銷售額超60億,為1500萬+農民提供了高效優質服務,規劃涉農貸款支持超10億元,幫助近千個農產品項目眾籌資金超1億元。
此外,蘇寧控股集團以及張近東個人,累計向公益事業捐贈超11億元,2018年,蘇寧將在全國至少100個貧困縣落地蘇寧易購電商扶貧實訓店。
丁磊:用科技促進農業產業升級是“治本之策”
為了推動農村產業升級與*扶貧工作有機結合,因地制宜地促進農特產品的生產,帶動農民實現脫貧致富,丁磊建議:各級政府簡化審批制度,摒除現有審批制度可能造成的不當阻礙;創立完善的扶貧農產品認證制度,切實保障農民收入;鼓勵、扶持一批勇于探索、專注于農特產品生產的民營企業參與到農村*扶貧工作中;借助互聯網助力扶貧農產品的宣傳與銷售。
作為“跨界新農民”代表,網易不但持續通過網易味央近10年探索農業的努力和實踐轉變了外界對農業看法,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吸引了許多農業人才走向一線農村,未來,網易還計劃開放網易味央模式背后的科學養殖技術,提供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讓有條件的養殖戶成為新型農民,通過科學養殖致富。
姚勁波:加強“三農”信息化建設
在關于加強三農信息化建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議案中,姚勁波針對在當前的農村發展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社會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機械化普及程度低等問題提出意見。他希望政府部門進一步鼓勵科技創新,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注重生態治理,完善網絡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重視鄉村生態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良性信息流動,構建村務數字化平臺,打通基層治理“*后一公里”。加大信息化培訓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終為鄉村振興打通一條信息高速公路,努力實現十九大報告所提出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據了解,58集團于去年推出“58同鎮”鄉鎮信息服務平臺,農民可以免費在平臺上發布各類便民生活信息,意在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姚勁波期望,到2018年底,該項業務能下沉到4萬個鄉鎮,每個鄉鎮都有一個58的聯絡員,做起來后可以間接給幾億人提供找工作、租房子、拼車出行等各項農村服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