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記者從省海洋與漁業廳獲悉,5年來,我省海洋與漁業部門從做大做強水產種業、促進主導品種結構優化入手,深入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引進更新一批,示范推廣一批,改良儲備一批”的原則,共實施水產優勢品種引進更新改良項目126個,品種達到54個。僅2017年,就實施水產優勢品種引進更新與改良項目22個,促進了主導品種結構優化,擴大了良種繁育與推廣。
據介紹,實施水產優勢品種引進更新改良項目時間長、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我省不斷開展養殖試驗和推廣示范,篩選出了一批適合北方氣候條件的優良品種,探索出了多種貼近本地區養殖生產的新技術。
經過改良試驗,我省先后培育篩選出抗逆性強、生長快、具有一定市場潛力、適應本地區推廣的優勢品種29個,其中海水類10個,淡水類19個。項目實施為漁業提質增效、漁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積極貢獻。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水養殖推廣面積達到1.45萬公頃,工廠化(海水)養殖面積達到16.58萬平方米,增加產值9.7億元;淡水養殖推廣面積達到4.7萬公頃,工廠化(淡水)養殖面積達到35.6萬平方米,增加產值39億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