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安徽省宣城市42萬畝茶園將全部進入采摘期。為了做好今年的茶葉采摘、生產,眼下各地的茶園主、農戶,正輾轉于各個茶機廠,挑選中意的茶機。
什么樣的茶機受歡迎?茶葉加工技術和裝備取得哪些進步?近日,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進行了調查走訪。
茶機創新從“本土”實際出發
“我在宣城做茶機,為的就是讓宣城茶農當上‘甩手掌柜’!”說這話的是宣州區孫埠鎮綠源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張祖德。
在該公司,記者看到這里自走采茶機、茶葉殺青機、攤涼平臺、連續揉捻機、自動化連續理條機、全自動扁形茶炒制機等百余種茶機設備依次排開。來這里選購茶機的茶商和農戶絡繹不絕,他們一邊仔細觀察機器構造,一邊親自上手操作“檢驗”茶機優良。
“選茶機我們愛來這里,因為這里的機器構造符合宣城本土實際,有的‘外來貨’買回來,根本不好用。”來自郎溪縣的茶園主劉和民一邊挑選一邊感嘆。
“老劉這么說是因為這里不少茶機是專門為白茶和黃茶加工制造的。”市農機管理局副局長王恩剛笑著向記者介紹,因為我市白茶、黃茶種植時間不長,為這類茶葉服務的茶機生產商還為數不多,但綠源就是其中之一。
經過多年的調研、實驗,從*版,第二版……第十版,張祖德對白茶、黃茶的自動生產線進行了多次改良,才有了現在的產品。在白茶、黃茶自動生產線,記者看到鮮葉在這頭放入機器并鋪開,再到那頭烘干裝袋,只需1個人。這跟以往制茶加工廠的人山人海形成了鮮明對比。
同樣形成鮮明對比的還有效率。據介紹,自動生產線一小時能制茶60斤,和普通機械相比,這需要20臺機器和20個人同時作業。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設備還能模仿人的手工制茶法,按照白茶、黃茶傳統工藝的加工要求,制作出品質穩定的茶葉。
給傳統茶機裝上“智慧大腦”
3月1日,記者來到位于宣州區的三九農業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廠區里停滿了來自省內外的卡車,工人們正將一套套被訂購的茶葉機械搬到車上,準備運出。
“春茶季馬上就要到了,現在每天從各地發來的訂單絡繹不絕,今年以來我們共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逾800萬元,不少四川、云南、湖北的客商都專程來這里訂購、提貨。”公司負責人汪三九告訴記者,今年主打的“智慧型”茶機更是占了訂單的“半壁江山”。
什么樣的茶機能獲得這么多茶商的青睞?
在汪三九的帶領下,記者一睹這款茶機的“風采”。這款名叫6CRZL的茶機長約6米、寬約2米、高逾2米,和其他普通茶機相比,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塊頭”。“這款茶機實際上是一條茶葉的全自動連續揉捻生產線。”汪三九向記者介紹,制茶的揉捻環節是自動化連續生產的瓶頸,揉捻機制約了茶葉成套流水線中機具的配置,但公司自主研發這套生產線成功實現了茶葉的自動加料連續揉捻。僅這一條生產線就包含了4項發明專利。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的茶葉生產線多為單機組合或多桶連體的現狀,且上料方式傳統,制出的茶葉松散,生產率低下。但汪三九的這套生產線實現了自動加料連續揉捻機從下方加葉、邊進邊揉、邊揉邊擠,智能化控制每桶裝葉量,提高了臺時產量。
“買一臺套6CRZL能節約三分之二的用電量,和一大半人工成本。”訂貨商朱貝告訴記者,茶機有“頭腦”,省時省力,這樣的智能產品我們很歡迎!
科技興茶逐步邁入“機器換人”
在各大茶機銷售現場,記者發現詢問*多的熱詞是“自動化”。
在宣州區洪林鎮一家茶機銷售點,銷售*火的是自走式全自動采茶機。這臺機器采用往復切割式弧面采摘器,與茶樹蓬面相適應,采摘高度可調,采摘幅寬一米二左右,刀片雙動,作業時由往復切割式刀片將茶樹芽梢切斷,由風機等集葉裝置將采摘葉送入集葉袋,這種形式的機器,成功解決了單人和雙人抬式采茶機需背負人抬、勞動強度大、工耗多等難題。
購買這臺機器的茶農坦言,現在采茶工人不僅難找,而且效率低,*只能采茶十余斤。但自走式采茶機*能采茶千余斤,直接解決了茶季招工難的煩惱。
在銷售現場,記者看到在無人植保飛機、茶葉自動修剪機等新型機器前,都圍滿了茶葉合作社負責人和茶農。
“科技感滿滿的茶機,現在越來越多地走進了茶園,讓我們合作社不少茶農從辛苦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一家茶葉合作社的負責人劉海說,更重要的是,廣泛利用新型茶機也有利于推廣茶園標準化、規范化、節約化生產,確保茶葉品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