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高度重視綠色金融發展,是國內較早踐行綠色金融的國有商業銀行之一。農業銀行始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綠色發展戰略,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致力于從機制、產品和能力等三個方面建立國內領先、國際*的綠色金融體系,引導金融資源向生態環保產業轉移,為“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貢獻金融力量。
2017年,農業銀行在總行成立綠色金融領導小組,同時起草制定了2017—2020年綠色金融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全行中長期綠色金融發展的戰略定位,為推動全行綠色金融服務水平的長效提升奠定基礎。
綠色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綠色發展
農業銀行自2012年起開始將綠色信貸的理念逐步納入到全行的政策體系中,同時不斷深化綠色信貸指標體系應用,綠色信貸指標目前已涉及鋼鐵、水泥、石化、焦化、火電、紡織等18個行業信貸政策。此外,農業銀行還不斷加大特色綠色產品創新力度,因地制宜,陸續推出了如“五水共治”專項信貸、“美麗鄉村貸”、“特色小鎮建設貸”等一批契合地方經濟實際、市場反映良好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有效促進了全行綠色信貸發展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
截至2017年6月末,農業銀行綠色信貸余額超7000億元,較年初增加900多億元,增幅約14%。從節能減排效果看,農業銀行支持的節能環保項目每年可節約標煤超過2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當量接近6000萬噸。
綠色信貸助地方經濟轉型
在浙江,農業銀行率先設立綠色金融部,將專配人員、專設產品,為綠色企業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農業銀行除對優質綠色信貸項目開辟“綠色通道”,提高審批效率外,還將探索建立涵蓋投融資、基金、租賃、跨境服務等在內的綠色金融聯動創新機制。截至2017年9月末,農業銀行浙江分行綠色信貸余額超400億元。
在杭州,畬族戴家山村是遠近聞名的民宿聚集區,曾經是桐廬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人均收入不足萬元,不通公交,村民下山得走2小時的山路。幾年前,戴家山村被納入地方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當地農業銀行給村集體發放了500萬元啟動資金。隨著資金的投入,村環境整治工程全面啟動,由于項目投入與政策對接得利,戴家山村順利申報并拿到了環境整治項目資金補助,不僅歸還了農業銀行500萬元貸款,還換來了優美的人居環境,為后續引入旅游項目筑好了“巢”。
像戴家山一樣的村還有很多。農業銀行“美麗鄉村貸”的推出,解決了“先支后收”難題,讓村集體摘到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果子。到2017年9月末,農業銀行在浙江省的“美麗鄉村貸”余額138億元,覆蓋浙江191個鄉鎮。
綠色投行為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面對國家經濟新常態,農業銀行在努力做好綠色信貸業務的同時,充分發揮投行業務“輕資本、輕資產、輕資金、重智本”的優勢,以綠色為總綱,提出了“綠色投行”的業務發展理念,通過“融資+融信+融智”的投行化手段服務各項國家重大戰略,為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經過不斷創新實踐,農業銀行綜合運用綠色資產證券化、綠色債券、綠色并購、綠色產業基金等投行產品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為實體經濟融資近700億元。其中,農業銀行率先在各大銀行間成功發行經認證的“綠水青山”專項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成功發行20億元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實現農業銀行首單綠色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承銷業務落地;為企業發放綠色并購貸款12.6億元,用于支持客戶進行污水處理、環境治理行業并購;此外,主導設立了扶貧開發基金、環衛綠色產業發展基金,并與一系列綠色基金展開了全面合作。
四個率先引導國內綠色金融發展
近年來,農業銀行在開展服務和產品創新、強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等方面不斷努力,在業內實現了“四個率先”:率先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亞洲金融機構首只綠色金融債券;率先開展綠色資產證券化創新,成功以金風科技的風電收費收益權,發行了當時國內交易所首單(2016年8月)經認證的綠色資產證券化項目;率先在國有商業銀行中推出以清潔發展機制(CDM)顧問業務為代表的碳金融服務,推動碳交易業務的發展;率先與國際金融公司開展了全方位的綠色金融合作,成為加入“中國能效計劃”的國有商業銀行。
農業銀行繼續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以與人民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環保產業為服務重點,打造獨具特色的綠色金融領軍銀行。
未來,農業銀行將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部署,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綠色金融發展戰略,以實現綠色金融服務模式、業務產品、管理體制機制和市場份額“四個領先”為目標,著力打造國內先進、國際*的綠色金融體系,使其成為農業銀行服務“三農”之外的又一大特色。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