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教育投入繼續向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傾斜;切實降低農村學生輟學率,抓緊消除城鎮“大班額”,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回顧過去五年工作的成績時,關于教育發展主要集中在促進公平,尤其是發展鄉村教育上。報告提到,過去五年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持續超過4%,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營養改善計劃惠及3600多萬農村學生,重點高校專項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人數由1萬人增加到10萬人,加大對各類學校家庭困難學生資助力度,4.3億人次受益,等等。這些舉措有助實現教育公平,體現了政府發展教育的重大理念轉變,即把辦好公共基礎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并集中力量解決教育“短板”問題——鄉村教育發展問題。
補齊基礎教育發展“短板”,必須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同時要積極利用社會資源,形成全社會的合力。
政府主導是整體提高我國基礎教育辦學質量,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的基礎。過去五年間,我國農村教育辦學條件得以改善,主要是政府主導發揮作用。據統計,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已經做到一半以上用于義務教育,義務教育經費總投入95%來自財政性經費;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區,中西部地區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中西部地區教育經費總投入的比例*,財政保障程度*。
接下來,要進一步提高鄉村教育質量,必須進一步優化教育支出結構,完善經費保障機制。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近日談及教師隊伍建設時表示,要完善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健全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確保中小學教師的工資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落實貧困地區教師的補貼政策。這指出了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的關鍵,即要完善待遇保障機制。
我國《教師法》明確,“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但在一些不發達地區、農村地區,由于當地財政實力薄弱,教師的待遇難以得到保障。這是因為我國教師待遇,主要由縣級財政保障,保障力度取決于當地的財政實力。要充分保障教師待遇,需要改革目前由縣級財政保障教師待遇的機制,強化省級財政統籌,并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還需形成全社會的合力。這次報告專門提到“營養改善計劃惠及3600多萬農村學生”,這是民間公益組織推進、探索,政府介入主導的典型案例,免費午餐計劃首先由民間公益組織推出,探索出較為成熟的模式,隨后,政府部門把這一模式推向全國,先在699個國家試點縣推進,現在這一計劃的覆蓋面已經達到3600萬學生。
當前,我國企業和社會公益組織越來越多地關注鄉村教育。年初有企業家提出讓農村學生讀上條件完善的寄宿制學校的設想。對此輿論有不同的意見。筆者認為,建寄宿制學校是鄉村學校發展建設的一條選擇,如果能建設辦學條件完善的鄉村寄宿制學校,這會讓在寄宿制學校求學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質疑寄宿制辦學模式者擔心,如果只有幾家企業介入,只能辦好有限的寄宿制學校,如果政府不加大投入,舉辦條件簡陋的寄宿學校,反而會加劇鄉村孩子“上學難”。
這種擔憂可以理解。當初我國在推進營養改善計劃時,也有這種質疑,擔心政府不愿意加大投入,但后來的事實是,政府下決心大手筆投入解決了這一問題。因此,不要低估企業和社會公益組織的探索和努力,對發展我國鄉村教育能夠起到的推動作用。發展我國鄉村教育,正是要形成政府主導和全社會參與的合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