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武義郁清香茶業公司負責人徐云壽,在后樹嶺郁清香基地,樂呵呵地向武義農商行客戶經理介紹“羊茶共生”使茶園增產增效的感受。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徐云壽就開始種植加工茶葉,并通過流轉逐年增加茶園面積,到現在經營茶園面積達1000多畝。在實施有機茶生產過程中,徐云壽聯想到深山、高山的茶葉品質明顯優于平原的道理,著手嘗試“苗木+茶葉”立體經營模式,經過反復試驗,他在一塊200畝的茶園里,確定了每畝種植苗木20株的密度,樹種有桂花、紅豆杉、羅漢松等等,此舉不但沒影響茶葉品質,而且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
有機茶對環境的要求十分嚴格,不能使用任何化學農藥和人工合成的化肥,主要依靠生物和物理手段防治病蟲害。徐云壽的茶園分布在后樹嶺和清塘,周圍樹林茂盛、云霧繚繞、雨水充沛、土壤有機質豐富的高海拔深山之中。*偶然的機會,徐云壽驚喜地發現羊喜吃嫩草,卻不吃嫩茶,于是便有了探索林下養殖的想法。
1000多畝的茶園,新模式的探索,資金問題成了制約茶園新模式發展的*問題。正當徐云壽“捉襟見肘”時,武義農商行桃溪灘支行*時間上門了解情況,經過走訪調查,該行授信240萬元幫助其解決資金難題。在武義農商行的扶持下,徐云壽計算養殖密度引進山羊120頭,雞苗2000羽。原本要花大量勞力鋤掉茶園中的雜草,在引進山羊后,羊群可以吃掉茶園的雜草,存留的草根可以保持水土,羊群分泌的糞便又肥沃了茶園,可謂一舉多得。
采訪中徐云壽說:“武義農商行的支持讓我有了探索‘新模式’的底氣,也讓我對茶園發展有了更大的盼頭。‘羊茶共生’不但省了一大筆顧用季節工鋤草的工資支出,而且茶園養出的山羊肉賣到104元一公斤還供不應求。茶園養雞也是一樣,不但啄食茶園小蟲,有效控制茶園的病蟲害,同時爪子的活動還可以松地,而且每只雞一年能產生15公斤雞糞,2000羽雞等于每年為茶園提供30000多公斤有機肥,確保了茶園土壤肥力。”
據悉,支持徐云壽探索“新模式”的案例只是武義農商行支持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在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發布后,武義農商行先期安排了8億元資金用于鄉村振興專項貸款,同時針對新型農民、職業農民等服務對象,該行深化“走千訪萬”活動,鼓勵客戶經理要多“走出去”,多與農戶交流、溝通,到農戶家里、到田間地頭,為客戶干事創業出謀劃策,讓“鄉村振興”口號落到實地,真正的讓金融帶動“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農民富起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