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制定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過去的五年,是青海農牧業發展*,農牧區發展變化*,農牧民得到實惠*多的五年。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省農牧區基礎設施仍然薄弱,農牧區環境和生態問題依然突出,鄉村發展整體水平亟待提升,鄉村治理體系和能力亟待強化。
面對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青海又該如何謀劃?在連日來的審議和討論中,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和住青全國政協委員的認識高度契合——鄉村要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
“鄉村振興戰略極大地提振了我們的信心。這次回去后,我們把政策領悟好、貫徹好,帶領群眾,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富民產業。”
產業興旺,農業始終是重點。在畢生忠代表看來,面對新戰略,就要有新看法,大史家人必須改變原有的理念,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組織農民加入到更多領域的發展中,走好農副產品加工這條路子,提高農副產品的價值,讓更多農民從土地中受益。
作為農業技術專家,王艦委員認為,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工程,要處理好政府、企業和農民之間的關系,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所在,讓農村土地“活”起來,產業是支撐。
“鄉村振興戰略只有實現全面的振興,包括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土地生產力水平,優化農牧民生產生活環境等,才能實現農牧民穩定脫貧、持續增收,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王艦說。
實現鄉村振興,還需要面向新產業。不僅要農業興,更要百業旺。
紅光上村位于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城以西30公里處、黃河公伯峽水電站大壩腳下。
“雖然我們村依靠黃河環境好,可是以前我們村的村民絕大部分都外出打工。2013年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后,紅光上村發展步入了新軌道,這幾年村里的情況越來越好了,8戶村民搞起了養殖,87戶村民在全國大中城市創業成功,近三年以‘拉面經濟’創收近300萬元。而且村上的基礎設施好了,村民的心也留住了。” 馬乙四夫說道。
產業發展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治本之策。鄉村振興戰略讓馬乙四夫有了更多的思路。
“我們通過以紅色文化和撒拉族特色相結合的模式,先后推出了‘民俗之旅’‘生態之旅’‘紅色之旅’三大特色旅游項目,精心打造了8家‘撒拉人家農家院’,累計接待游客3萬人次。2017年戶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比5年前翻了整整一番。”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的優勢和寶貴財富。如何真正讓農村的綠水青山給農民帶來金山銀山,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
“近幾年,農村發展越來越好,農民的收入也越來越高。黨的十九大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要求,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韓文林委員說,實施綠色發展,讓農民吃上“生態飯”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而發展被稱為“無煙工業”的旅游業無疑是一條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的好路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