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才是甘州區沙井鎮地地道道的農民,今年47歲的他和蔬菜種子結緣已近20年。如今,他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泡在黃土地里,手持小本,蹲在一棵棵菜苗前,詳細記錄蔬菜的株型、葉色和長勢等信息。
1999年,王富才在自家的五分地上開始蔬菜種子“代繁”,但由于“代繁”種子市場價格混亂,往往忽略品牌建設,銷售渠道也十分狹窄。初生牛犢不怕虎,王富才萌發了研究蔬菜新品種的信念。“‘代繁’這條路走不遠,生產成本太高,而且沒有自己的品種,連相關的經營手續都辦不下來。只有開發自己的品種,做自己的市場才能有生存空間。”2010年4月,王富才注冊成立張掖市富興現代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致力于蔬菜新品種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而在剛開始,沒有科研場地,沒有科研經費,更沒有系統的理論知識,王富才新品種的研發并不是那么容易。由于經費緊張,實驗室和試驗田更是無從談起,王富才就靠多年的實踐經驗積累,用土辦法自創“棚內棚”,模擬專業育苗中心的溫度和濕度,在自家的五分地上搞起了研發。“研發*個品種就花了十幾萬,這些錢都是東拼西湊問親戚借來的。沒錢也雇不起人,大夏天老婆下地干活脖子上都曬出了水泡,老岳父現在提起來都對我有意見。”王富才說。
種子是特殊的商品,處于蔬菜生產鏈上游,優良品種對提高蔬菜產量和改善品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讓自己研發的新品種在市場站穩腳跟,王富才開始鉆研相關專業書籍,上網查閱*新的科研資料,還自學考上了“西北種植專業”的大專文憑。憑借多年在蔬菜制種行業的磨礪,王富才結識了不少育種和生產方面的專家,遇到研發瓶頸的時候,王富才總是不遠千里奔走去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四年時間,王富才成功研發的*個番茄品種“金紅鉆”。
培育一個新品種著實不易,如果將其鎖在試驗室、困在試驗田則是科研的浪費。因此,新品種的推廣就至關重要,如何完成這“驚險一跳”,關乎著一個品種的生死。“種子質量很好,就是市場對新品種不認可,銷路打不開。”好不容易研發出來的新品種沒人要,這讓王富才很著急。于是,王富才就拿著自己的新品種四處參加展銷會,并邀請外地客商來參觀,甚至“白送”讓農戶試種。四、五年后,王富才的新品種在行業慢慢有了知名度,漸漸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打開銷售市場的同時,王富才并沒有停下研發的腳步。經過多年精心培育,王富才相繼研發出“佳美3號”“龍鼎1號”“粉冠1號”等多個螺絲椒和番茄新品種。“北盈”品牌系列蔬菜種子產銷國內30多個省市自治區,育苗面積從*初的5分地擴大至150畝地,每年試配組合試驗達600個左右。2018年,王富才的種子銷量突破350公斤,產值達到500多萬。由他研發的“佳美9號”螺絲椒,由于抗病性好,產量高,口感好,在長江流域的市場備受追捧。花費16年研發的“九龍*”螺絲椒,是國內*個“三交體”螺絲椒品種,單粒種子就能賣0.12元,一舉奠定國內螺絲椒研發領域的先鋒地位。“種地是一門學問,需要不斷創新,要進一步搞好新品種的研發和推廣,才能讓農民從地里拋出‘金蛋蛋’。”王富才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