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春光正好,走進遂川縣湯湖鎮,看到的是茶景,聞到的是茶香,聽到的是茶語,喜笑顏開的是茶農。
近年來,湯湖鎮依托“世界名茶原產地”這一金字招牌,創新“茶業+扶貧”思路,以“釘釘子”的精神帶領群眾擴茶園,搞低改,建合作社,發展茶旅結合,全面提質增效,做好這杯“脫貧茶”。
“一畝茶葉5000塊,脫貧路上跑得快。”去年冬天,南屏村貧困戶朱玉林將家里的2畝荒山全部種上了茶葉。看著茁壯成長的茶苗,朱玉林滿是喜悅,“政府每畝補貼了1000元,基本不用自己再掏錢,過2~3年就能采摘。”朱玉林家現共有5畝茶園,僅賣鮮葉就有2至3萬元的收入,能實現穩定脫貧。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該鎮因地制宜實施“一片茶山,一塊果園、一欄畜禽、一人就業”的“四個一”產業扶貧模式,突出茶葉產業扶貧,制定和實施了茶園新種和低改獎補的產業扶貧政策,受到貧困群眾的歡迎,掀起了在茶園里“淘金”的熱潮。
每年七八月份,剪枝機陣陣轟鳴,一片片茶園被修剪得整整齊齊。“通過茶園低改,既可以提高產量,還能得到每畝500元的政府補助,這樣的扶貧政策真好。”湯湖鎮油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鄧利林高興地說道。
當地很多茶園都是15年以上樹齡的老茶樹,效益低下,通過臺刈等技術進行低改,不僅便于來年采摘,茶園品相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增強抗病蟲害的能力,茶樹長出新的枝條,茶葉品質改善了,產量也能提高20%,助力茶農實現增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該鎮為茶農提供免費種茶、制茶、售茶培訓,每年舉辦10多場,邀請茶葉專家、本土能手、電商專家為茶農培訓授課,累計受益茶農1萬人次以上。2016年,橫圳村貧困戶羅誠報名參加了鎮里組織的茶葉制作培訓,第二年,勤勞的他搞起了茶葉加工,僅春茶一季就賺了3萬多元。羅誠不無驕傲地說道:“學到了技術,收入明顯提高,生活條件各方面都改善了,今年我家就能脫貧!”
冬閑時節,在該鎮產業扶貧示范基地、*示范社新茗茶葉專業合作社的千畝茶園里,卻是一片繁忙景象,社員們正在修整條帶、鏟除雜草。合作社實行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分戶管理的“五統一分”模式,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激發了積極性,提高了效益。合作社帶頭人、省勞模梁奇鋰介紹說:“合作社依托安村茶廠,實行‘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幫扶模式,今年,帶動30戶貧困群眾每戶節支增收5000多元,已有20戶順利脫貧。”
改變以往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的局面,從“小生產”走向“大市場”,合作社起到了抱團發展的作用。像這樣的合作社,全鎮共有29家,入社農戶3300余戶,占全鎮農戶數80%,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全部覆蓋。合作社以高于市場價收購鮮葉,統一加工、銷售,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收入,年底還有分紅,這樣一增一減,群眾的腰包“蹭蹭蹭”鼓了起來。
茶葉不僅是個“寶”,更是道亮麗的風景線。近年來,有機、生態、觀光的“茶旅結合”理念深入人心,該鎮沿遂桂公路打造了“雙十里茶葉觀光長廊”,發展了安村、玕山等5個千畝精品觀光茶園,每年吸引10萬余人次前來觀光旅游。勤勞的茶鄉人瞄準這一商機,開辦起了茶館、飯店、茶園樂,賣起了茶葉、蜂蜜、筍干等特產,全鎮50余家農家樂帶動300多戶農戶吃上了“旅游飯”。
山上茶葉綠起來,群眾口袋富起來。近些年,該鎮每年新種茶園1000畝以上,低改3000余畝,全鎮茶園面積達到5.6萬畝,戶均10畝,人均增收1500元,一大批群眾實現脫貧摘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