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世代行醫的宋華軍,本以為*的中藥柜會*塵封在角落里,不會再派上用場。但是,在參加了廣安市健康扶貧中醫藥人才培訓后,他改變了想法,覺得中醫是我國*的民族文化遺產,不應該弄丟了,他決定重新打開中藥柜,用中藥為患者治病。
3月11日,在岳池縣茍角鎮宋家藥鋪里,宋華軍正忙著為病人把脈、抓藥。宋華軍是當地有名的鄉村醫生,一是他治好了不少疑難雜癥,二是他看病拿藥的價格不貴,為人謙遜、和藹。
宋華軍家中世代行醫,從他爺爺開始,便是村里的“赤腳醫生”,爺爺“退休”后,又將“接力棒”交到其父親手上。宋華軍從小耳濡目染,對行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七八歲的時候,就跟著父親上山采藥,對很多中藥都比較了解。”宋華軍說,他從小立下了當醫生的志愿。當父親將“重擔”交給他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十二年前,宋華軍考取了執業醫師資格證,在茍角鎮上開了一家診所,取名“宋家藥鋪”。取這個名字,宋華軍有他自己的想法。“我想把*的醫術傳承下去。”宋華軍說,小時候,父親就教育他,行醫治病,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在病人中留下妙手回春的好口碑。
十多年來,宋華軍醫治好了不少疑難雜癥。然而,在行醫過程中,宋華軍也發現,*的中醫醫術越來越不被重視,家中的中藥柜一度放在屋角,布滿了灰塵。“違背了祖訓,心里還是很難受的。”宋華軍說,他也嘗試過用中醫療法為病人治病,但是很多病人覺得西藥見效快,服用方便省事,堅持用西藥,他很無奈。
2017年9月,廣安市健康扶貧中醫藥人才培訓第三期開班,宋華軍被邀請免費參加培訓。對于這次培訓,宋華軍抱著很大的期望。“培訓的是中醫藥方面的知識,也正是我想學習和振興的。”接到培訓通知后,宋華軍收拾好行李,趕到培訓所在地——鄧小平城鄉發展學院。
這次培訓,果然沒有讓宋華軍失望。培訓課上,授課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上實際操作演練,講解了中醫藥療法的優勢。課堂上,宋華軍聽得很認真。在五天的培訓中,他記滿了兩個筆記本,用手機錄下了20多段視頻。
培訓結束后,宋華軍回到茍角鎮,他決定將丟下的中醫療法撿起來。回到茍角的第三天,宋華軍將屋角的中藥柜搬出來,拂去灰塵,仔細清洗,然后到中藥材市場進購了藥材,而像雞屎藤、魚腥草、黃精等十多種當地能夠采到的藥材,他便背著背簍、扛著鋤頭、拿著鐮刀,進山采摘。
春節后,宋華軍的中藥柜裝滿了藥材。時隔多年,經過望、聞、問、切,他再次開出了中藥處方。“終于找回了失去的東西。”宋華軍說,如今,遇到一些病癥,他會建議病人通過中藥調理進行治療,雖然中藥見效慢,但是效果好,對身體沒有副作用。
除了重新打開中藥柜,用中藥為病人治病,宋華軍還把在培訓期間學到的艾灸療法進行臨床實踐。為此,他租了門市,專門開了個艾灸體驗館。對于未來,宋華軍打算,把*的中醫技術發揚光大,用傳統醫術保障病人的身體健康,讓病人花小錢就能治好病。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