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屆世界農藥科技與應用發展學術交流會暨中國國際農業有害生物抗藥性管理論壇”(福華論壇)在CAC2018展會期間于上海召開。會議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化工行業分會主辦、四川省樂山市福華通達農藥科技有限公司冠名。
此次會議主題圍繞中國農田有害生物抗藥性問題,邀請到了農業科研院所、中化國際、陶氏化學、以及助劑研發企業等的專家做了精彩報告,為開發新型農藥制劑品種、延緩抗性發展提出思路,并共同探討了中國農藥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
福華集團董事局主席張華在交流會上發表致辭。張華主席表示目前農藥的抗性發展問題非常嚴重,尤其是在草甘膦等一些大宗產品的使用上,嚴重影響了農業經濟和生態環境。他認為,解決抗性問題應當重點關注農藥的制劑配方,提升藥效,減少施用。張華主席表示,企業發展必須首先要了解客戶的需求,之后再回歸到研發端和產品端。三年前,福華開始從原藥生產轉型升級,戰略重點逐漸向應用端的研發傾斜。目前福華與贏創、花王等國際助劑公司合作,建立研究平臺專門針對制劑配方進行產品性能提升。福華的未來目標是形成強大的資源配置平臺、技術引領平臺,之后走向商業定價平臺和智能制造平臺。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梁帝允研究員的報告對中國主要農作物主要病蟲害做了概況介紹。在小麥、玉米、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上,病蟲草害的抗性發生日益嚴重,給作物生產造成極大的損失。梁帝允研究員重點提示,目前我國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有加重回升危害,赤霉病將持續中毒為害,馬鈴薯晚疫病和腐爛病也會比較嚴重。此外,瓜果青枯病、細菌性疫病的防治也需要重點關注。
全球雜草除草劑抗藥性發展現狀如何?中國除草劑行業應當如何共同面對?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張朝賢研究員在報告中指出,目前全球69個國家已有254種抗藥性雜草的490個生物型對26類已知化學除草劑中的26類163種除草劑產生了抗藥性。在我國,已有40種雜草的60個生物型對10類30種化學除草劑產生了抗性。談及應對策略,張朝賢研究員表示發現新的靶標位點是非常困難的。企業應當聚焦集成創新??整合現有品種形成配套產品組合。此外行業應當通過成立專門的工作委員會、確立除草劑作用機制標準化檢疫識別系統來規范除草劑的使用,并開展抗性雜草監測、培訓教育農民,幫助他們真正掌握正確的除草方法。
中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劉長令教授介紹了一種可有效解決草甘膦抗性的脲嘧啶類除草劑的創新和生物活性。劉長令教授認為創新應當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新除草劑分子將脲嘧啶和異惡唑結合在一起,與草甘膦混用基本解決抗性問題。
在此次交流會中,福華通達還推出了其*新研制的草甘膦、草銨膦助劑。中國農科院植保所黃?良研究員在會議中介紹說,其應用性能非常優異,通過檢測發現:霧化效果更好,具有*的潤濕性、防彈跳性、表面粘著性等性能,能讓草甘膦霧滴在葉片沉積量更大,更有利于葉片吸收,已達到除草效果。此外,此類新助劑還具有葉片滲透性,通過實驗發現,七天后,對稗草的效果非常好。在低溫時,除草效果也非常好。
南京農業大學沈晉良教授在會議上介紹了我國主要農作物的殺蟲劑時空變化動態及對策。沈晉良教授介紹道,目前我國水稻二化螟抗藥性問題嚴重,其程度有進一步擴大加重的趨勢,建議應調整耕作栽培的制度,實施雙季稻和單季稻分開種植,以減少雙季稻種種植區二化螟的橋梁田。在單季稻種種植區通過品種選擇和適當播期起避瞑的效果,也可試行“油菜+一季稻,蔬菜+一季稻,一季稻+再生稻”的種植模式。從而大幅度降低二化螟發生的種群數量,減輕藥劑防治的壓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