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春雨,將浙江慈溪*頭村廣袤田野上的蔬菜滋潤得鮮嫩水靈。*頭人多地少,村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房前屋后,只要有空隙,他們就種上蔬菜。
一年之計在于春,村民又開始了辛勤的勞作。多年來,他們搭準市場的脈搏,優化種植品種,組建蔬菜合作社,打造產業鏈,完善農業設施,健全農事服務體系,在這片鹽堿地上,開拓出綠色高效農業的新天地。
發展高效農業的核心——打造完整的產業鏈
杭州灣畔的*頭村,家家戶戶都會種蔬菜。“*頭村大規模種蔬菜的歷史有幾十年了,我們就是在菜地里長大的。”村黨總支書記陳雪鋒說。*頭位于民營經濟發達的慈溪,雖然不少農戶經營著工廠或從事其他產業,但種菜的“老把式”一直沒有丟掉。去年,*頭村的蔬菜總產量超過7800噸,產值約1766萬元。
靠種植白毛豆、包心菜和西蘭花,*頭村村民成家立業、養兒育女,他們親切地將這三種蔬菜稱為“老三樣”。如今,*頭村的蔬菜產業已構建起一條集種植、收購、加工、冷藏、外銷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在“老三樣”基礎上不斷翻出“新花樣”。
“有‘三星’公司在,我們就像吃了定心丸。”這幾天,正是包心菜的收割旺季。*頭村農民潘炎根說,只要按照約定的品種和生產標準種植,就不用為賣菜發愁。
位于*頭村的寧波市農業龍頭企業——慈溪市三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村里農業的“定海神針”,也是蔬菜產業鏈上的關鍵節點。村民種植的蔬菜,由“三星”公司收購,經初加工后,通過全程冷鏈方式出口到歐盟和東南亞。“我們專門從事蔬菜的加工出口,公司通過蔬菜合作社向農戶下訂單,成為*頭村蔬菜產銷的橋梁。”公司負責人楊杰說。這些天,“三星”公司滿負荷運轉,春節過后每天發出6個集裝箱的蔬菜到海外。
以前,*頭村村民種蔬菜處于自產自銷狀態。“有一年包心菜滯銷,收購價從1元每公斤跌到0.12元每公斤。當時,許多菜爛在地里,無人采收,真是痛心!”村民丁蘇聯告訴筆者,“現在,許多農戶加入了慈溪市綠色蔬菜專業合作社,蔬菜銷售有了保障。行情好時,合作社以高于市場平均價收購社員種的菜;行情不好時,合作社會優先收購社員手中積壓的蔬菜。”
而村里也不斷完善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戶加入合作社,開展規?;N植,提高抗市場波動的能力。
此外,村里還活躍著一批農產品經紀人,除了收購熱銷農產品外,還收購青刀豆、蠶豆等小眾農產品。內銷和外貿“兩條腿”走路,為農戶的效益上了“雙保險”。
“蔬菜銷售有個常見的問題,就是集中上市,容易形成積壓。”長河鎮農事服務中心主任楊年岳說,蔬菜賣不出去,引發價格下跌,有時甚至出現蔬菜爛在地里無人采收的情況?,F在有了冷庫,可以先收購再加工,避免“菜賤傷農”。為進一步減緩市場波動,同時提高產品附加值,“三星”公司正在謀劃蔬菜速凍加工項目,進一步延長蔬菜貯藏時間。
發展高效農業的基礎——健全為農服務體系
上周,村民開始播種白毛豆,在田里搭起一個個育苗的小拱棚。村民們把小拱棚形象地稱為“育嬰床”。那些天,長河鎮農技人員經常來村里,在田里指導村民播種。只有掌控好“被子”的濕度、溫度,才能孕育出“強壯”的“嬰兒”。“有農技員在,我們心里踏實。”*頭村蔬菜種植戶章登釗說。農技人員送技術到田間地頭,這在*頭村是常見的事。鎮農合聯聘請的鄉土農技人員,經常幫助農戶解決種植技術問題。寧波農科院的專家也會定期前來解決“疑難雜癥”。
在農技人員的指導和扶持下,*頭村的蔬菜種植戶不斷更新種植品種,改進種植方式,提升蔬菜品質,拓寬銷售渠道,享受到了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帶來的紅利。
長河鎮是我省的“蔬菜之鄉”,為農服務體系較為發達健全。尤其是該鎮在2014年12月成立了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農合聯后,服務覆蓋面更廣,服務項目也更多。
作為農合聯的實體服務平臺,2015年7月,長河鎮在慈溪成立*鎮級農事服務中心,整合涉農服務資源,為農戶提供收購交易、冷藏服務、快速檢測、植保服務、資金互助、農資供應、信息服務、農技服務八大服務。“農戶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的農事服務,我們都能提供。”楊年岳自信地說。
為減少病蟲害發生,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農合聯打造了統一的植保服務平臺。去年11月,鎮農合聯舉行了無人植保飛機噴灑農藥現場會。“今后,隨著規模的逐步擴大,植保外包勢在必行,飛機噴灑農藥,不但節省人工,還能實現農藥減量,可謂一舉多得。”*頭村蔬菜種植大戶丁建章說。
農合聯的資金互助平臺,不但在農戶資金短缺時會“雪中送炭”,也能在農戶擴大生產時“錦上添花”。去年,*頭村村民陳達富擴大水蜜桃種植面積時急需資金,從綠色蔬菜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會得到了年息僅為4.44%的貸款。據長河鎮農合聯負責人介紹,除資金互助會外,農戶還可以通過農戶小額擔保、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等方式獲得貸款。
此外,長河鎮農事服務中心還不斷優化信息服務,創建微信群,*時間將政策優惠、農業技術、產品供求等信息傳遞給農戶。同時,為全鎮10畝以上600余戶種植戶提供短時強降雨、狂風、暴雪等極端天氣免費短信提醒服務,對大棚種植大戶提供大棚內小氣候氣溫、濕度等相關實時數據及技術建議措施。“有了這些信息,我們能及時了解市場行情,尤其是碰到極端天氣,可以盡早準備,避免損失。”*頭村蔬菜種植戶王冬甩說。
發展高效農業的關鍵——緊跟市場發展腳步
以前,*頭村村民種過棉花,后來以種植蔬菜為主,持續優化白毛豆、包心菜和西蘭花“老三樣”品種,并不斷引進蔬菜新品種。人多地少的*頭村,因地制宜,緊跟市場發展腳步牢牢跟上市場的節拍,努力走在高效農業的路上。
“前些年,我們家種植的包心菜是‘冠王’,去年引進了新品種‘冬綠’。”王冬甩告訴筆者,“新品種包心菜不但抗病能力強,而且畝產提高了20%左右。更關鍵的是,‘冠王’的采收期2月底就結束了,而‘冬綠’可以持續到5月份,避免了扎堆上市導致菜價一落千丈的局面。”
長河鎮農辦負責人告訴筆者,近年來,在優化“老三樣”品種的同時,*頭引進了附加值更高的紫甘藍和松花菜。“松花菜的外形看似和白花菜差不多,但口味松脆,更受消費者歡迎。今年春節期間,松花菜的收購價*時每公斤7元。”
“跳出‘老三樣’,向品種要效益。”蔬菜種植大戶丁建章說,“去年,我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試種大棚蠶豆獲得了成功。這些蠶豆在市場上賣到每公斤40元。”丁建章的成功,是個鼓舞人心的消息。“大棚種植的蠶豆比在露地種出來的品質要好、產量要高,畝產值在2萬元左右??偨Y試種經驗后,村里今年計劃進一步擴大試種面積。”村委會主任丁家范說。
市場對蔬菜的綠色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村里近年來推行無公害蔬菜的種植方法。去年,*頭村批量制作性誘器,并安裝到田間地頭,危害作物生長的害蟲大為減少。“生態農業建設刻不容緩,黃板粘卡、殺蟲燈技術等也將在今年開始推廣,這是市場的要求。”陳雪鋒說。
這些年,*頭村引種水蜜桃、“紅美人”柑橘等水果,開始向更高效益的農業“進軍”。為發展現代農業,*頭村2017年投入20余萬元將全村耕地進行標準化農田改造,對3米的田間溝渠全部進行砌砍,大大方便了農戶的日常耕種和灌溉。下一步,將對田間道路實施硬化,對田間橋路進行改造加固,為大型農業機械進場做好準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