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齊齊哈爾調查隊一項預公布的數據統計結果讓人們內心歡騰,甚至是讓鶴城人民在新一年的征程中底氣更足。
那就是:2017年,在面對嚴重春旱、秋季多雨等不利天氣影響下,齊齊哈爾市糧食總產量仍達到220億斤,同比實現1.8個百分點的增長。齊齊哈爾這個中國北端的糧食生產重鎮,再*昂首挺立,尤其是在積極響應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守住了自己的驕傲,并為全國糧食安全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常言道,船有壓艙石,秤有定盤星。對于齊齊哈爾市而言,近兩年農業頻受自然災害影響,然而在“看天吃飯”鐵律一般的事實面前,緣何又能力保糧食生產的穩定發展?這一切都與我們不斷夯實農業基礎和不斷挺進的發展步伐密不可分。
農業基礎建設不斷強化
眾所周知,機械化的應用掀開了農業發展的嶄新一頁,現代農業的發展也必然離不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在加強農機化建設上,齊齊哈爾市可以說始終走在前列,據統計,全市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在2017年已達到95.05%,在原有高位上又比上年提升了0.02個百分點。別小看這小小的進步,它對糧食產量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現在,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對各類農機越發“依賴”,從種到收,再包含植保和農藝,往往首先想到的便是什么機械合適,這即是機械化對產量影響的佐證。對于這點,梅里斯達斡爾族區達呼店鎮創業農民趙彥民深有體會。他研制的多功能玉米覆膜機,早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增產利器,深受農民朋友的歡迎,每年幾百臺輕輕松松售出。梅區達鄉洋蔥產業專業合作社去年也是求新求變,*在洋蔥生產全過程中應用機械化設備,大家增收后也都是盡展歡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