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
“建設美麗中國,不僅要建設美麗城市,還要建設美麗鄉村。而鄉村要美起來,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廣西壯族自治區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副院長朱惠英代表說,近年來,通過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群眾的共同努力,農村環境面貌得到了極大改善,但不少地區的農村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問題依然突出,需加快補齊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短板。
對于農村環境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朱惠英代表認為,環保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是當前農村環境治理面臨的瓶頸之一。她分析說,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仍有約40%的建制村沒有垃圾收集處理設施,約80%的建制村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約40%的畜禽養殖廢棄物未得到資源化利用或無害化處理,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依然突出。
“一些地方的農村環保設施雖然已經建成,但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管理主體不明確、設施運行維護資金不落實、運行管護人員不足、規章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導致一些設施不能正常運行,影響農村環境整治成效。”朱惠英說,良好的環境衛生是*普惠的民生福祉,應切實把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局中來考量,堅決克服“重城市、輕農村”的思想觀念,防止城鄉環境衛生差距越拉越大。
為此,她建議加快健全完善農村垃圾污染治理的體制機制和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堅持政府和市場同時發力,拓寬鄉村垃圾污染治理資金的籌措渠道,推動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傾斜。
“補齊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短板,需要提升農村環保監管能力。”欽州市小董鎮鄉村醫生管理辦公室主任鄧桂芳代表則認為,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工業向農村的迅速轉移,化肥、農藥的頻繁使用等,已嚴重影響到了農村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目前農村環保監管能力仍然很薄弱,很多鄉鎮沒有專門的環保工作機構和人員,缺乏必要的設備裝備和能力,難以保證環保工作有效開展。
“并且,一些地方尚未建立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有效推進機制,治理措施和資金投入落實不到位。”鄧桂芳代表說,加強農村環境污染治理,需明確責任主體和監管、問責機制,同時結合各地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選擇安全可靠、經濟適用的處理技術,探索出“政府推動、村民自治、市場化運營、多元化監督”的農村垃圾處理模式。
“當前,很多地方在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中,主要依靠行政推動,農民群眾主體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東興市江平鎮山心村婦聯主席黃利婷代表認為,治理農村地區環境污染,要突出村民的主體作用,從根本做起。
“目前,很多農村群眾對環境保護的認識還不夠,沒有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黃利婷說,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加強對村民的宣傳教育,普及農村居民環保知識,讓他們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牢固樹立“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理念,讓他們主動參與到環境保護行動中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