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網Agronet溫馨提示】很多人認為,煲湯就是把肉和骨頭里的營養溶解到湯水里,方便吸收,這其實是錯的。專家認為,煲湯時間不宜太久,時間在1.5~2個小時為宜,這樣可以*地留住營養成分。
我們知道,在廣東很多人都有煲靚湯的習慣,一般一盅湯要煲制一整個下午,這樣做其實是非常不健康的。
*新研究表明,時間過長會增加湯中嘌呤的含量,進而增加痛風的風險,同時食物中的營養也會慢慢流失。嘌呤是有機化合物,無色結晶,在人體內嘌呤氧化而變成尿酸。
常有家長煲骨頭湯煲制骨頭稀爛,再將肉和骨頭扔掉,只給小寶寶喝湯,結果明明是想給小寶寶補營養卻營養越來越不良,這就是煲湯帶來的危害。
另外,有些人認為早點加鹽可以讓鹽完全“融入”食材和湯中,提高湯的口感,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因為鹽放太早會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易溶解,也會使湯色發暗,濃度不夠。鹽放得晚并不會影響湯的味道,反而還能使肉質保持鮮嫩。所以*在快出鍋時再加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