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隆是磺酰脲類麥田莖葉處理除草劑,小麥、大麥2葉期至拔節期均可用藥。一般在麥子播種后40天左右或春季麥苗返青后噴霧,每畝純藥推薦用量為0.9~1.5克。該藥在土壤中的殘留期比氯磺隆、甲磺隆短,半衰期僅15.4~24.8天,施藥后31~60天消解率即達80%以上。但由于苯磺隆生物活性極高,在靶標生物和非靶標生物之間又缺乏嚴格的選擇性,即使是微量的殘留也極有可能對后茬敏感作物產生藥害或抑制其生長。
苯磺隆在土壤中的殘留量較低,對絕大多數后茬作物安全,但容易對花生造成藥害。大量實驗證明,麥田使用苯磺隆后至少需要間隔4個月才能種植花生。如果后茬種植花生,尤其是沙土類麥田,只能在冬前施用,而且僅能每畝用純藥0.7克,春季不能使用;黏土和壤土類麥田也要盡量在冬前使用,以確保4個月的安全間隔期,如需在春季使用,需降低用量。不同花生品種對該藥的敏感性有差異,據有關報道,“魯”字號品種比“花”字號品種敏感。
據山東省除草劑新技術開發推廣中心蔣仁棠等人在《雜草對苯磺隆抗藥性及殘留藥害對后茬作物的安全性》一文報道,在秋季和春季施用苯磺隆防除麥田闊葉雜草有很好的除草增產效果,并對小麥安全。秋季施藥,藥后110天播種后茬作物,每畝用苯磺隆純藥0.56~1.5克對后茬花生、大豆、棉花安全;每畝用苯磺隆純藥3克對后茬花生安全性差。春季施藥,藥后60天播種后茬作物,每畝用苯磺隆純藥0.56~0.75克對后茬大豆、棉花和花生安全;每畝用苯磺隆1.5~3克對花生有較重的藥害,受害花生分枝少、葉色黃化、植株低矮、結果率低;每畝用苯磺隆純藥3克對大豆、棉花也有一定的藥害。
水稻對苯磺隆的耐受性較強,一般在小麥田正常施用苯磺隆不會對后茬水稻造成不良影響,但如果用量過大或施藥過遲,藥物在土壤中的殘留量較大,可能會對后茬水稻造成不良影響,抑制其生長。據鹽城工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張紅撰寫的《苯磺隆對后茬水稻敏感性的影響研究》一文報道,采用水培生物測定法(將苯磺隆試樣配制成10、50、100、500、1000納克/毫升的溶液,加入分別擺有雜交秈稻、糯稻、粳稻種子的培養皿中,以清水為對照,3天后測定水稻根長和芽長)和土培生物測定法(將10、50、100、500、1000納克/毫升的苯磺隆藥液與土拌勻制成藥土,在藥土中分別播入不同類型的水稻種子,15天后測定水稻根長及芽長)分別測定3種水稻對苯磺隆的敏感性,結果顯示,在水培條件下苯磺隆濃度在50納克/毫升時,水稻根系和胚芽的生長均受到顯著抑制;在土培條件下,水稻根系在苯磺隆濃度500納克/毫升時,胚芽在苯磺隆濃度10納克/毫升時也明顯受到抑制。這說明苯磺隆對水稻的發育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而且對胚芽的抑制作用更強。其中,苯磺隆對糯稻的胚芽和根的生長抑制作用*強,對雜交秈稻的抑制作用次之,對粳稻的抑制作用*弱。試驗表明,苯磺隆對水稻根系生長的抑作用較強,土壤中苯磺隆濃度達2.96納克/毫升時,就開始對水稻根系的生長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
春季小麥田化除可以加用苯磺隆防除闊葉雜草,但用藥時間不能過遲、用量不能過大,否則容易對花生等敏感作物造成殘留藥害,對水稻也可能造成殘留藥害。近年來我省大部分地區的薺菜、播娘蒿等闊葉雜草對該藥已產生較強抗性,即使加量用藥也不能有效防除,反而會加重對小麥的藥害及對后茬敏感作物的殘留藥害。薺菜、播娘蒿等闊葉雜草對苯磺隆抗性強的地區,可以選用氯氟吡氧乙酸、氟氯吡啶酯、唑草酮、雙氟磺草胺等藥防除。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