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李景剛養蜂致富釀造“甜蜜生活”的故事
李景剛養蜂致富釀造“甜蜜生活”的故事
農業網   時間:2018/3/19 9:58:00  來源:內江晚報  閱讀數:393

  18年前,東興區高橋鎮高橋村1組村民李景剛愛上了養蜂,從此以后,他帶著妻子一路追花,哪里有蜜源就到哪里。

  *年養蜂,由于缺乏經驗,他20多箱蜜蜂遭遇“全軍覆沒”。困難面前,他不言放棄,向同行學,向書本學,*終成為養蜂的行家里手。2017年,他養蜂收入12萬元,過上了甜蜜生活。

  “養蜂讓我過上了好日子。”3月5日,記者見到李景剛時,一說起養蜂,他就滿臉笑容。

  在高新區學院路邊,一排排蜂箱擺放在空地上,搭建的帳篷就是李景剛的家,成群結隊的蜜蜂“嗡嗡”地飛舞著。李景剛一邊忙碌著,一邊向記者講述了自己養蜂致富的故事。

  1、愛上養蜂,夫妻追花采蜜

  1999年春天,李景剛的家鄉來了一個養蜂人,每次經過養蜂場,他都會停下腳步,觀看養蜂人搖蜜、檢查蜂巢……

  李景剛很羨慕養蜂人一年四季能奔走不同地方的生活,心中也有了養蜂的想法。更想通過養蜂改變家庭貧困的現狀,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

  李景剛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妻子田家群,得到了她的同意后,兩人決定放下鋤頭,養蜂釀蜜。

  “當時也有朋友反對我們養蜂。”李景剛告訴記者,朋友認為,不老老實實在家種莊稼,跑出去養蜂,一年四季東走西游雖好耍,但到頭來掙不了多少錢。

  李景剛從養蜂人處了解到,養蜂雖然忙碌,但養好了一年也能掙不少錢。

  1999年冬天,李景剛花了2000多元錢,把20多箱蜜蜂、設施運回了家。

  從2000年春天開始,李景剛和妻子就開始了追花采蜜的生活。

  “追隨花朵,聽起來是件很浪漫的事情,其實非常辛苦。”李景剛告訴記者,只要花開,他們就會帶著蜜蜂“轉戰”田野,過上游牧般的生活。

  每年3月底,家鄉的油菜花謝了,他們就到資陽市安岳縣、樂至縣采蜜;4月底到甘肅采槐花蜜;6~8月到四川阿壩州采草花蜜; 12月中旬到云南繁蜂;次年2月中旬,回到內江。

  2、缺乏經驗,遭遇“全軍覆沒”

  2000年是李景剛養蜂的*年,為了伺候好這些“寶貝”,他每天吃住在帳篷,晚上還要起床檢查好幾次??吹矫鄯滹w來飛去,李景剛就充滿信心,但接下來的一場意外,讓他跌入低谷。

  在*檢查中,細心的李景剛發現,有幾個箱子的蜜蜂飛出數量較少。“這是咋回事?蜜蜂生病了?”李景剛急忙叫來妻子,打開蜂箱一看:部分蜜蜂死在了蜂巢。

  發現情況不妙,李景剛及時采取了防治措施,但為時已晚,第二天,20多箱蜜蜂全部死亡,經濟損失兩萬多元。

  事后,李景剛咨詢了養蜂專業技術人員才知道,死亡的蜜蜂得了“歐腐病”。

  缺乏經驗,就會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慘痛的教訓讓李景剛懂得了經驗的重要性。他開始向其他養蜂人學習養蜂技術,閱讀了《中國蜂業》《養蜂科技》《蜂病與防治》等書籍,刻苦專研養蜂技術。經過大量探索和實踐,李景剛逐漸成為養蜂的行家里手。

  3、執著堅守,一年收入12萬元

  如今,53歲的李景剛從事養蜂已經18年,有人勸他退休,重新找一份相對輕松的工作,但李景剛認為:“養蜂雖然辛苦,但如今的養蜂條件比過去好多了,無論交通運輸,還是養蜂人的裝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養蜂18年,李景剛早已和蜜蜂成為了好朋友,“要是哪天不養蜂了,我肯定不習慣,我會把養蜂這份甜蜜事業堅持下去。”

  問及2017年養蜂的成績時,李景剛高興地說:“養了53箱蜜蜂,平均每箱采蜜50公斤左右,全年采蜜3000公斤,總收入12萬元。”

  “李老板,今年的蜂蜜多少錢一斤,我下午來買5斤……”采訪中,有顧客打電話來訂購蜂蜜。

  據李景剛介紹,他每年的蜂蜜、蜂王漿都是在養蜂場銷售完的,其中,蜂王漿每公斤賣到了300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wwj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