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農業產業化持續快速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實力穩步增強,利益聯結機制日益完善,帶農惠農成效不斷凸顯。截至2016年底,全國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達41.7萬個(其中龍頭企業13萬家),輻射帶動農戶1.27億戶,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年戶均增收達3493元。
農業產業化通過產業鏈上的多向聯合,形成助推產業升級的動能平臺,不僅顯著提升了產業化發展的水平和質量,而且對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成長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帶動農民發展、共同致富的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其中,發軔于安徽省宿州市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把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聯合起來,實現了農業產業鏈不同環節的有效銜接、多種要素的融通共享,并以其顯著的實踐成效和獨特的優勢,不但在安徽省內和多個省區迅速推廣,也越來越受到來自國家層面的重視。
——2017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明確提出,促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合發展,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2017年10月,農業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培育發展一批帶農作用突出、綜合競爭力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2018年3月,農業部辦公廳、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中國農業銀行辦公室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支持政策創新試點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財政資金、金融資金等合力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政策措施,并在河北等7個省區開始試點。
政策力度*強于*,又有真金白銀大力扶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究竟有何神力?
事實上,在當前經濟進入新常態背景下,市場競爭已不是個別產品、個別主體之間的競爭,而逐漸升級為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在農業領域,產業鏈中的各類經營主體各自擁有不同的比較優勢和比較劣勢,而且都不能獨立應對市場風險。
農業龍頭企業資源整合、創新引領、市場開拓和風險抵抗能力較強,但常常面臨原料質量參差不齊、收購渠道不穩定等問題。農民合作社組織動員農戶能力強,集中了農戶服務需求,具有規模化服務優勢,但面對農戶規模小、土地細碎的作業條件,服務效率受到限制,服務對象也不穩定。農戶是種養環節*基本的經營主體,在精細種養和質量控制方面具有比較優勢,但往往“只顧低頭種地,不抬頭看市場”,難以突破資金、技術、風險的制約。
顯然,要打通農業產業鏈的“梗阻”,只有創新經營方式,各類經營主體通過合作彌補比較劣勢、增強比較優勢,才能在當今的農業發展中立于潮頭。
農業產業化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探索,三十多年來始終如一的“主旋律”就是農業產業鏈的構建與整合,促進農產品供應與需求有效對接、農民與市場有效對接。
這一過程中,農業龍頭企業*初為保障原料供應,發展訂單農業,指導農戶種養。隨著對原料品質要求的提高,不少企業開始自主建設基地,但受農業生產監督成本較高的制約,規模擴大的瓶頸逐漸凸顯。
而在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中,龍頭企業獲得了穩定可靠的原料渠道,提高了盈利能力;農民合作社獲得了集中連片的服務對象,擴大了經營收益;家庭農場化解了種養風險,提高了生產率,增加了收入。各主體按照比較優勢承擔相應的產業鏈環節,同時簽訂合同協議,確定責權利關系,*終實現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從而形成一個緊密、完整、高效的產業鏈條。可以說,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是市場的選擇,也是農業產業化發展到新階段的必然產物。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當前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正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聯合體繼續推進仍面臨著各種困難。從外部來看,農產品價格風險大,農業融資難,土地獲批受限。從內部來看,一些聯合體的企業發展能力不足,企業和農戶之間利益聯結的穩定性有待增強,各主體有效抵御自然和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
挑戰越大,機會越大。面向未來,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應主動適應當前農業發展新形勢,不斷健全完善聯合體的分工協作機制、資源要素共享機制、利益共享機制,各級地方政府也應繼續強化制度創新和制度供給,真正將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做大做強,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帶動普通農戶共同發展,同步分享農業現代化成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