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贛州市大余縣:文明引領釋放鄉風民風之美(圖)
贛州市大余縣:文明引領釋放鄉風民風之美(圖)
農業網   時間:2018/3/20 9:57:00  來源:客家新聞網  閱讀數:379

農村面貌

  一條條柏油馬路穿越村莊,一盞盞太陽能路燈屹立路旁,一座座白墻灰瓦的院落村舍整齊排列,房前屋后干凈,路邊河邊整潔……近日,在大余縣走訪發現,隨著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深入開展,大余縣農村面貌發生了顯著改變,呈現出“生態更宜居、鄉風更文明”新氣象。

  民風淳樸 向陳規陋習揮手作別

  “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喜慶事宜不辦”,每次宴席不超過15桌,每桌不超過380元,禮金不超過60元……在大余縣各個鄉村,一些陳規陋習正在得到改變,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成為當地群眾共識。

  66歲的李志堅是大余縣黃龍鎮旱田村村民,考慮到年事已高,他按照當地原有習俗請來風水先生和工匠,準備為自己和老伴興建一塊“風水寶地”,初步預算造價2萬多元。得知這一消息后,村書記郭少明立馬找到他們進行勸說。

  在郭少明的勸說下,李志堅放棄了興建“活人墓”的想法,用省下來的錢帶著老伴去拍婚紗照、旅游。旅游歸來,他還主動加入了村里的紅白理事會,現身說法,積極宣傳文明理念,成為了廣受贊譽的“網紅明星”。

  向陳規陋習揮手作別,讓文明之風盛行鄉里。近年來,大余縣對全縣各村、各組的老家規、老族訓予以挖掘、保護、提煉和傳承,形成全體村民認同、具有本村特色、符合村情民意的“村規民約”,讓老家規再次煥發出新活力。同時在全縣所有村(居)組建紅白理事會,每個理事會按照章程主動介入、全程指導操辦群眾婚喪嫁娶事宜,控制規模標準、簡化操辦儀式,形成了新風尚。

  家風和美 好家風吹進千家萬戶

  走進大余縣池江鎮盧屋村,一個“好家風”家庭展示窗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上面張貼著村子和社區里的一些好人好事,圖文并茂,見人見事見真相,讀來親切溫暖。

  其中講述了一位“身邊好人”盧滿生的故事。48歲的他為了照顧中風的老母親,毅然放棄在外就業的機會,數十年如一日,任勞任怨。據村干部介紹,盧滿生的事跡感動了鄉親們,并紛紛投票將他評選為盧屋村*屆“好家風”孝老愛親家庭。

  榜樣的帶動使得村里的文明風氣拂面而來,好婆婆、好兒媳、好丈夫、好兒女層出不窮,成為村民爭相學習的榜樣,尊老敬老、鄰里互助的風氣蔚然成風,打架賭博等不良習慣基本上杜絕。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近年來,大余縣從思想道德抓起,積極開展“大余好人”“*美家庭”等評選活動,引導全縣群眾崇德向善、愛國愛家,讓*文化引領全縣揚正氣、引風尚、樹新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環境優美 特色文化墻構建村民精神家園

  春暖花開時節,油菜花、郁金香相繼開放。大余縣青龍鎮元龍畬族村憑借著“世外桃源”般的整潔鄉村環境,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來賞玩,成片的金黃色油菜花與青瓦白墻的民居組成了一幅美麗的春日畫卷。

  元龍畬族村是大余縣青龍鎮*的少數民族村,村內房屋錯落有致,民族風情鮮明,文化底蘊深厚,是歷史上大余九城之一的鳳凰城所在地。一段時間來,該村“綠色、古色”雙色文化齊頭發展,以“荷香畬韻,千古元龍”為主題打造了一個集畬族文化、山鄉觀光、休閑娛樂、康體度假和互動體驗于一體的多功能鄉村旅游景區,被評為“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在整治全村環境時,我們將少數民族文化融合了進來,把畬族群眾日常生活場景描繪在風情墻上,直觀地將畬族的歷史和傳統展現出來,來到村里的游客便能一目了然地了解畬族。”元龍畬族村黨支部書記藍勝平告訴記者。元龍畬族村內具有少數民族風情的文化墻成為了村里的一道獨特風景線,為整潔的村落更添了一分色彩。

  像元龍畬族村一樣,大余縣在縣城的廣場街道和鄉鎮的圩鎮村組打造了一面面具有風土人情特色的文化墻,依據當地歷史文化傳統、民俗風情、人文特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廉政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等主題融入文化墻的建設,將“文明新風”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市民群眾面前,在潛移默化中傳遞文明新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j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