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冷棚蔬菜種植項目的帶動下,西豐縣平崗鎮堿廠村實現了脫貧銷號。
堿廠村是省國資委駐村幫扶的貧困村,2017年,在省國資委和縣、鎮兩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堿廠村開展了高標準冷棚小區項目扶貧工作。項目總投資125萬元,由省國資委協調投入資金及物資折合60萬元,西豐縣財政扶貧資金投入50萬元,農民合作社投入資金15萬元。流轉土地77畝,建設高標準冷棚20棟,所有基礎設施為村集體所有。平崗鎮黨委和堿廠村兩委研究決定,由致富帶頭人王艷秋成立專業合作社,負責冷棚小區的運營管理,采取“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發展綠色蔬菜和高品質葡萄種植,統一進行生產經營、技術指導和市場銷售,由有致富愿望的貧困戶承包大棚進行生產,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可通過務工增收,承包金按比例用于堿廠村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的分紅和發展集體經濟。通過這個項目,村集體每年可收取承包金6萬元。88戶貧困戶折股量化投入的扶貧項目資金每年每人可收獲220元紅利。同時,冷棚小區安排不享受低保待遇的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棚務工,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目前已有3戶貧困戶承包大棚進行自主經營,另有多戶貧困戶有了經營的打算。
合作社負責人王艷秋告訴記者,蔬菜種植是平崗鎮的主要產業,依托鎮內的蔬菜交易市場,各類蔬菜基本不愁賣。選定冷棚蔬菜種植作為扶貧項目,正是借助這一“地利”優勢。在冷棚運行初期,很多農民由于不懂技術,不敢輕易嘗試,持觀望態度。在這種情況下,合作社雇傭村里的貧困戶進行生產管理,從村外引進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讓貧困戶在獲得收入的同時,學到了種植技術,并逐漸普及冷棚種植技術,帶動更多的貧困戶承包冷棚,改善生活條件。
今年54歲的江志文夫妻都患病,原來僅靠種植玉米維持生活,非常貧困。去年承包了一座冷棚種植西紅柿,當年獲純利5000多元。江志文的妻子在合作社打工,也賺了一筆收入,家庭生活得到極大改善。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