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從遼寧省水利廳了解到,為鼓勵農民合作組織或村集體等群眾力量參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探索出遼寧省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去年省水利部門在5個縣(市、區)開展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先建后補”(即先建設、后驗收、再補助)改革試點。在此基礎上,今年全省試點范圍擴至16個縣(市、區)。
根據國家相關的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先建后補”等政策,去年遼寧省有關部門決定探索“先建后補”機制,選擇了黑山縣、鐵嶺縣、北票市、大洼區、綏中縣等5個縣域進行改革試點。規定由村集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和其他農民合作組織作為申報主體,按程序負責項目的申報、實施、驗收等工作,縣級水利、財政等部門按相關辦法擇優立項,并負責批復項目實施方案、核定工程量、開展財務決算審計及撥付補助資金。
在此基礎上,今年遼寧省將改革試點推廣至遼中區等16個縣。截至目前,各試點縣均已編制完成縣級小農水項目“先建后補”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先建后補”改革目的是鼓勵、引導農民群眾及社會資本參與小農水項目的建設和管護,與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等農田水利改革同步推進。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