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作休耕一直是農業領域大家關注的話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8年全國輪作休耕試點規模將比上年翻一番,此后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增加,加上地方自主開展輪作休耕,力爭到2020年輪作休耕面積達到5000萬畝以上。
我國為什么要逐步擴大輪作休耕?會不會影響增加區域農民的切身利益呢?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稱,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黨的十九大又明確提出擴大輪作休耕試點。這充分展現了中央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2017年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取得了較大的進展,2018年有著新的目標。
韓長賦:去年中央已經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東北地區開展輪作試點,支持河北地下水漏斗區還有湖南的重金屬污染地區的耕地實現休耕,效果都不錯。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輪作休耕面積要達到3000萬畝,一方面要推動面積擴大,使過度耕作的土地能夠休養生息,另一方面要建設形成輪作休耕的制度。
輪作休耕是兩個詞的結合體。“輪作”指的是:在同一田塊上,在不同的年度間,有順序地輪換種植不同的作物,這里面涉及到農作物品種調整,涉及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韓長賦稱,這些年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供求關系出現了新的變化,階段性的供大于求與有的品種供給不足并存,糧食庫存處于歷史高位,輪作主要是調減鐮刀彎地區玉米的種植面積。
韓長賦:東北北部比較冷涼的地區、華北農牧交錯帶、西北的干旱地區、西南的石漠化地區,這些地方我們形象的把它比喻成鐮刀彎地區,這些地區不是玉米的主產區,玉米品質差一些,而且產量也比較低。過去兩年大力引導玉米調減,累計調減了5000萬畝,增加了大豆1900萬畝,這個效果是好的,結構是合理的。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
曾衍德:輪作主要是實行玉米大豆輪作,發揮大豆根瘤固氮、養地培肥作用,實現種地養地結合,農業可持續發展。
輪作休耕包含的第二個詞“休耕”指的是:在可種作物的季節,只耕不種或不耕不種。有統計顯示,我國生產了全球21%的糧食,卻生產和消費了全球1/3以上的化肥,自然界土壤PH值下降一個單位需要上萬年,但我國耕地PH值下降0.5個單位卻只用了30年。曾衍德稱,正是基于此,我們要休耕,要改變粗放的生產方式,把過高的農業資源利用強度降下來,把農業面源污染加重的趨勢緩下來,扭轉農業生態系統惡化的勢頭。
曾衍德:現在糧食供求狀況改善了,負重的耕地、透支的環境也該“歇一歇”了。休耕就是減少耕地水資源利用,使耕地得到休養生息,同時加以治理。
2016年我國輪作休耕試點面積616萬畝,主要在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湖南、貴州、云南、甘肅9個省(區)實施。2017年輪作休耕試點面積1200萬畝,試點省份不變。根據計劃,2018年試點規模為3000萬畝,此后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增加,加上地方自主開展輪作休耕,力爭到2020年實現輪作休耕面積達到5000萬畝以上的目標。
輪作休耕面積出現了較大的增加,會不會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呢?數據顯示,2017年輪作休耕1200萬畝,其中輪作1000萬畝,休耕200萬畝,大概影響糧食產量近80億斤,相當于整個糧食年產量的0.6%,幾無影響。農業農村部長韓長賦:
韓長賦: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包括適度調減玉米和水稻,絕不是不重視糧食生產,而是加法減法一起做,促進農業供給在較高的水平上平衡,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質的需求轉變。
由于本次輪作休耕面積出現了較大的增加,除原有的地區之外,又增加了江蘇、江西、新疆等地區。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
曾衍德:輪作在東北四省區的基礎上,新增長江流域江蘇、江西兩省的小麥稻谷低質低效區。休耕在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的基礎上,將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區、黑龍江寒地井灌稻地下水超采區納入試點范圍。
休耕區域在一年的時間里,農民將不再耕種。農民的收入會不會受到影響?財政部農業司副巡視員凡科軍稱:輪作休耕試點已經進入到第三年,當前,專項資金支持開展耕地輪作休耕試點的規模正逐步擴大,2018年擬安排約50億元,保證參與試點的農民不吃虧、有積極性。
凡科軍:*個平衡,注重作物之間收益的平衡,根據不同作物種植收益的變化,合理測算輪作補助標準,讓農民改種以后有賬算,不吃虧。比如,在東北冷涼區,按照玉米大豆1:3的收益平衡點,每畝輪作補助150元。第二個平衡,注重區域間收入平衡,綜合考慮不同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農民收入等因素,合理測算休耕補助標準,每畝補助500-800元。
凡科軍稱,相關的補助將會做到*,確保試點的農民不吃虧,確保休耕的地區不棄耕。
凡科軍:補助對象做到兩個*,*個*,任務*落實到戶,與每一個試點戶簽訂3年的輪作休耕協議,明確相關權利、責任和義務,特別是休耕地要做到休而不退、休而不廢。第二個*,補助資金*發放到戶,明確補助對象是實際生產經營者,而不是土地承包者,防止出現爭議和糾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