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老是個大問題,更別說脫貧了,如何讓老年人拿到贍養費,如何讓老年人安度晚年,如何解決脫貧算賬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濟南平陰榆山街道分水嶺村黨支部書記陳立剛說,他們村近段時間積極探索“養老孝親”機制,在充分征求意見的情況下,子女如能做到每月給每個70歲以上老人交納150元贍養金,村集體便在此基礎上給予50元獎勵,并承諾定期看望老人。
經過一年多的實施,“養老孝親”機制成效顯著。如今,分水嶺村36個70歲以上的老人都享受到了“養老孝親”機制所帶來的“紅利”。其中,貧困人口就占了26人,占比達72%,這無疑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增添了新的動力,趟出了一條新路子。
近日,記者來到分水嶺村,看到5位老人在村里的文化廣場上悠閑地曬著太陽、拉著家常。看著老人臉上洋溢的笑容,陳立剛對記者感慨道:“老人們開心,就是對我們探索研究‘養老孝親’機制*的回應。”他介紹,分水嶺村把孝老敬老作為*扶貧的重要內容,結對入戶宣講贍養老人的法律法規,讓村民知曉孝德不僅僅是老有所養,還要使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他介紹,“養老孝親”機制的來由,還得從村內一部分年事已高、喪失勞動能力、子女大多不在身邊的貧困人口說起。為此,他們村的“*書記”朱銀和經過多次走訪調研,深感農村養老問題不僅僅是子女孝不孝順的問題,也不能用農村多年來形成的習慣來搪塞,重要的是缺少正確引導和制度保障。
為保障老年人養老和脫貧,村“兩委”決定開展“養老孝親”活動,依據《婚姻法》《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結合村規民約制定了《養老孝親獎勵暫行辦法》,子女如能做到每月給每個70歲以上老人交納150元贍養金,村集體給予老人50元的獎勵,并承諾定期看望、慰問老人。方案出臺后,首先挨家挨戶征求意見,又組織召開 70歲以上老人及其子女參加的動員會,還聘請專家教授到村講授傳統文化;同時,對贍養費的交納情況,定期張榜公示。通過這些辦法,積極營造尊老、愛老、孝老的良好氛圍。到目前,分水嶺村70歲以上老人的子女們都能按時交納贍養費,村委也及時把贍養費送到老人手里,實現了“老有所養”。
經過一年多的實施,平陰縣的“養老孝親”機制成效顯著。同時,經平陰縣委、縣政府同意,還在全縣設立孝心養老基金,倡導子女孝老、社會愛老的良好風尚,營造農村社會治理的和諧局面。
據了解,孝心養老基金的資金主要來源為*扶貧“一日捐”,以“以獎代補”形式統籌全縣孝心養老資金分配;同時匯集全鎮(街道)慈善、企業、個人等捐款,納入孝心養老資金調配范疇。另外,通過開展“孝心之星”“孝心家庭”“*孝心養老理事會”等評選活動,以榜樣示范作用擴大孝心養老基金影響范圍,進而建立工作長效機制。平陰縣希望借此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讓每一個社會群體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都不掉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