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的*,在深圳某紙品廠的車間里,唐忠于右手從手腕處整個被別機“吃掉”了。失去右手的他,拿著僅有的2萬元賠償金,返回了彭澤縣浩山鄉喬亭村的老家。
才21歲的的唐忠于一度陷入迷茫、焦躁甚至絕望,作為獨子,又是家中的頂梁柱,生活的壓力向一座大山一樣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年邁的雙親、患病的妻子、年幼的孩子都眼巴巴的看著他,雙親、妻子都患有病,孩子上學要學費,這些都指望他。日子還得過下去,他知道他連頹廢的資格都沒有,“我就要靠自己撐起這個家。”
有了這樣的信念,他把家里幾畝快荒掉的田地又種起來了,平時只要知道那里有零活干,都積極去干,多苦多累,他都不怕。靠著一股拼搏的精神,一家人的吃喝靠種地能自給自足,打點零工勉強維持家里的支出。經過努力訓練,他也學會了一只手耕田耙地,甚至學會了騎摩托車。那時,他想著靠種田種地解決不了家里的生活問題,于是,在種田種地的同時,開始深嘗試著養鴨。因為缺乏養殖經驗,接連幾閃養殖都失敗了,并為此欠下不少外債,但也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可手頭再也沒有資金來搞養殖,只能一年養個幾百只鴨補貼家用。
2014年,村里進行貧困戶*識別,唐忠于一家被評為貧困戶,2016年,彭澤縣礦管辦確定為該村的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人員在摸清村里的情況后,*時間來到了唐忠于家,做了充分準備的幫扶對員,給他講政策、談出路、鼓干勁,一起制定幫扶方案,拓寬思路,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唐忠于聽著聽著,眼里放出了興奮的曙光。
“你現在手不方便,種植主要靠勞力不適合你,你養鴨有經驗,不如把養殖規模擴大些,村里馬上要成立合作社,不用擔心銷路問題。”幫扶干部和他很快達成了共識。駐村幫扶干部清楚,幫扶一定要*施策,要扶到點子上。
在駐村工作隊的多方努力下,有社會愛心企業出資出機械為他平整了場地,建起了養鴨棚,并給他送來了2萬元的贊助經費,又在縣扶貧辦幫助辦理了5萬元的小額貸款,同時申請了大戶帶小戶項目,資金5萬元。唐忠于用這些錢從安徽公司引進了6000只鴨苗。為了減少成本和養出綠色環保的高品質鴨子,他主要采取放養的方式,高溫酷暑的炎夏,他趕著鴨子過著遷徙的生活,累了就在四輪電瓶車上躺會,餓了啃塊干糧。寒風刺骨的嚴冬,亦是如此,四輪車就是他流動的家。夏天,身上曬得脫層皮;冬天,手腳皸裂開深可見骨的口子,他全然不顧,帶著妻子,有時連年邁的老母親也要上陣幫忙。皇天不負苦心人,在經過幾個月的精心飼養,他的鴨子終于成熟達到了公司收購的標準,而且成活率很高,鴨子賣了11萬多元,除去成本,獲利近7萬元。在大戶帶動小戶項目中,他個人也獲利一萬多元,并且帶動10戶貧困戶增加1000元至1800元不等的收入。貧困戶們由衷地說,我們就服這個帶動我們增收的“鴨司令”。償到甜頭的唐忠于總是說,“真虧了政府的扶貧政策,感謝國家對我們的扶貧,感謝扶貧干部的真心幫扶。”為了表示對駐村工作隊的感謝,他親手把一面寫有“真扶貧、扶真貧,滿意;作風實、服務好,點贊”的錦旗送到了駐村工作隊。
唐忠于這人覺悟很高。他經常跟駐村干部說,“如果有更需要的貧困戶,你們可以隨時把我的低保名額給他們。”他還是個執心腸,鄰村有個小伙子看他養鴨效益不錯,主動要求跟他學習,他手把手的教人家,還經常上門無償指導,跟他學習養鴨技術的就有5人。他得知有個貧困戶一直在家找不到事干,喪失了工作的信心,他主動把人家請到他的養鴨場來干活,教育他要鼓起生活的勇氣,并按月給他開工資,使該貧困戶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
“今年我要把養殖規模擴大到20000只,不僅要在家鄉養,還要走出去,到河南去養,困為那里有更為廣袤的田野。”唐忠于信心滿滿憧憬著2018年養殖事業。
2018年3月17日,6000只鴨苗又進了養殖場,他吃住在鴨棚,精心的照料,不敢有絲毫大意,因為這是他的希望。
面對身體的殘疾,家庭的貧困,沉重的負擔,唐忠于沒有輕言放棄,一個堅毅的男人用只手撐起了困難的家,他放養的不僅僅是鴨子,還放飛了脫貧的夢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