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3月中旬發布《2017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下稱《公報》)指出,2017年全國共完成造林736.2萬公頃,國土綠化事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均取得顯著成績。其中,北京、云南、青海等省(區、市)組織召開造林綠化和生態建設會議,對國土綠化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推動造林綠化事業快速發展。
全國已有國家濕地公園898處
《公報》顯示,2017年國土綠化事業穩步推進的背后是各項舉措綜合作用的結果。
在全民義務植樹方面,不僅黨和*以及各地、各級領導以身作則帶頭參加義務植樹,為適齡公民履行植樹義務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同時,全國綠化委員會印發《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盡責形式拓展到自然保護、認種認養、捐資捐物、志愿服務等8類。在生態保護和治理方面,全國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221.3萬公頃,新增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試點縣19個,批復國家沙漠公園33個。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完成造林27.6萬公頃。自然保護區建設和野生動植物管理更加規范,林業系統新建自然保護區17處,面積50.3萬公頃。濕地保護管理力度明顯加大,國家濕地公園總數達到898處,新指定國際重要濕地8處,全國總數達到57處。
2017年,全國經濟林產品產量達1.8億噸,經濟林種植與采集業實現產值1.3萬億元。全年竹產業產值2109.3億元,花卉產量352.1億枝(盆、株),花卉產業實現產值2281.6億元。全國各地通過加大鄉村綠化力度,改善了農村地區人居環境。森林質量*提升向縱深發展,林業改革穩步推進,林木種苗、竹藤花卉與森林公園建設持續向好,國土綠化政策機制逐步完善。
云南去年林業扶貧資金超70億
《公報》顯示,國家林業局統籌資金項目,出臺政策,開展林業*扶貧*脫貧,將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向貧困地區傾斜,實施生態建設扶貧。
國家林業局、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下發《關于開展2017年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的通知》,安排補助資金,共選聘生態護林員37萬左右,帶動13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和增收。國家林業局印發《關于建檔立卡貧困生態護林員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規范建檔立卡貧困生態護林員續聘選聘工作的通知》,云南也利用省級財政資金擴大生態護林員選聘規模。2017年,云南省新爭取國家生態護林員指標4500名,共選聘生態護林員4.53萬名,帶動18.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增收脫貧。據統計,貧困地區群眾來自林業的人均年收入突破2000元,林業助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據統計,云南省2017年累計投入林業扶貧資金70.7億元,通過生態保護、生態治理、生態產業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截至2017年底,云南省貧困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0%,生態狀況明顯改善。貧困群眾在參與林業生態建設過程中獲得收入,15.6萬戶、57.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與退耕還林獲現金補助10.2億元,戶均6538元、人均達1762元。
不過,《公報》也指出,2017年國土綠化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還需不斷提高國土綠化的質量效益,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還需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義務植樹工作還要進一步深化,不斷提高義務植樹盡責率。此外,城鄉造林綠化發展依然不平衡,需深入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創建綠色生態鄉村,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昆明增加360公頃城市綠地
在全國國土綠化事業快速發展的進程中,云南省一直堅持“生態立省、環境優先”的發展思路不動搖,生態環境質量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過去五年,云南省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9.7%,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態系統和85%以上的重要物種得到有效保護。2018年,云南省將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完成營造林800萬畝,退耕還林和陡坡地生態治理300萬畝,力爭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0%以上。
昆明市2017年的園林綠化工作同樣成績喜人。全年新增城市綠地360.78公頃(含公園綠地118.28公頃),建設了白馬城市公園、滇越鐵路公園、盤龍江景觀帶等一批公園綠地,提高了公園的服務半徑,全市種植喬木20.656萬株,開展屋頂綠化、立交橋綠化等垂直綠化建設,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
按照“一路一景一特色”的原則,主城五區、三個開發(度假)區和晉寧區完成廣福路、日新路等39條(段)城市主要道路和七彩小游園、席子營小游園等8個公園綠地的提升改造工作,街道、公園景觀特色更加鮮明。城市綠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編制了《園林綠化養護規范》《園林綠化工程驗收規范》等6個地方性規范,綠化設計、建設、驗收、管理標準均有據可依。市級8個綠化巡查組全年開展了649輪次日常巡查、9輪次集中巡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城市綠化水平不斷提高。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