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變土地性質,不占用農田,提高農民收入”,近年來,海南省大力發展“旅游+農業”,農旅深度融合帶動農民增收脫貧致富,促進了全域旅游發展。3月26日,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中央媒體大型集中采訪團走進三亞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探訪三亞農旅融合的成就。
水稻國家公園一期規劃面積3800畝,計劃總投資23億元人民幣。集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耕文化、稻作文化、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動感體驗、民俗風情、休閑度假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旅游景區。
水稻國家公園總經理代國夫說:“不占用農田,把田埂和水渠修成景觀道路,讓我們農民的土地征收,讓游客回歸田園,回歸自然的旅游體驗。”
據了解,水稻國家公園以差異化創新產品為起點,進軍旅游市場,以創新產品打造三亞夜間市場,豐富三亞旅游業態,以新資源,新理念,新產品,新體驗走出全新的旅游品牌景區發展之路。
代國夫介紹,做差異化的產品就能夠吸引游客,把中國的恐龍匯集到水稻公園,還有各具特色的旅游產品吸引不分層次的游客群體,給游客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大型恐龍博物館,房車、還有花海等等,這些產品都可供游客選擇,打品牌差異化,這就是我們的亮點,給青少年提供一個科普教育的基地,游客多了,帶來的是消費和當地農民就業,讓農民在從土地租金、工資收入、分紅等獲得多項收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