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春耕用上高科技 農民擺脫“一腿泥”(圖)
春耕用上高科技 農民擺脫“一腿泥”(圖)
農業網   時間:2018/3/29 10:18: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閱讀數:407

春耕

  驚蟄一過,春耕始忙。在洞庭湖濱的一座恒溫恒濕廠房內,一粒粒稻種正冒出小小的嫩芽,煥發著勃勃生機。從*初的浸種催芽環節開始,傳統落后的耕作方式正在改變。

  隨著物聯網、大型插秧機等一大批高科技和新型種植技術的推廣使用,傳統的春耕方式悄然發生變化,省時省力、自動化、智能化正成為新潮流。

  “嬌貴”栽培 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春耕時節,洞庭湖平原上一片忙碌景象。“過去是自己浸種催芽,把種子裝在編織袋里,在水塘里浸泡*后,再到室內保溫催芽,操作繁瑣、耗費時間長不說,而且成本較高、成活率相對低。”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泉交河鎮奎星村村民說,現在有了專門農業科技公司負責催芽,不僅省時省力、成活率高,而且成本也低。

  負責浸種催芽的湖南中億現代農業公司就在村子里,配備了專門的恒溫恒濕廠房,配有專業技術人員,從制種到催芽到育秧,都可以提供一條龍服務。

  新型種植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也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智能耕作 突破時空限制

  看到福州市區下雨,正在送貨的王永源不慌不忙打開手機APP,看到遠在閩清縣的自家農場里降雨量達到了44毫米,打開農場的攝像頭,指導家人挖溝、排水。“原來每天至少往地里跑三趟,刮風下雨更不敢離開,現在出遠門也不怕。”王永源說。

  王永源是福建省閩清縣白中源鳳家庭農場負責人,他手機里顯示的農場信息來自當地農業局支持的物聯網項目:每塊地里都安裝有感應器,接收器,可以實時監測農場的溫度、濕度、降雨量、光照情況等信息,還可以根據需要遠程操控遮陽板和澆灌設備。

  “這套系統還可以記錄下全年的數據,到了年末,我們可以分析氣象變化、施肥施藥節點和產量的關系,有利于改進種植技術,實現*農業。”王永源說,信息化有助于實現“藏糧于技”,將是中國農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物聯網技術正在發力,智能化、定制化和新農機描繪出我國未來春耕新圖景。

  機器換人 種地不再“一身泥”

  “過去,1個人1天只能插秧1畝地,家里要有幾十畝地就忙不過來?,F在有了它,1天1個人可插秧15畝,頂過去15個人。”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黃坑村種糧大戶雷炳華指著身旁約一人高的插秧機,高興地說。2014年起,雷炳華陸續購置了4臺大型插秧機,2017年實現種植面積達到2700畝。有了規?;闹?,雷炳華還延長了產業鏈,創立了“武夷生態園黃坑大米”品牌,憑借綠色無污染的優勢賣出了好價格。

  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在省時省力的同時,也大大改變了過去農民種田“一身泥巴一臉臟”的形象。在平原地區,隨著農業全程機械化實現,耕種者甚至可以穿著皮鞋種田。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jy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