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標準 > 陜西省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圖)
陜西省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圖)
農業網   時間:2018/3/29 10:33:00  來源:陜西日報  閱讀數:474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陜西踐行“五個扎實”要求、加快追趕超越的重大歷史任務,是落實“五新”戰略任務、滿足三秦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內在需要。全省各級黨委、政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著力點,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根本動力,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底線任務,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村文明進步、農民增收致富,為譜寫新時代陜西追趕超越新篇章奠定堅實基礎。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一、以產業興旺為重點,提升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堅持走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之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

  1.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結合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實施蘋果“北擴西進”,調整喬化和矮化結構,做優做強黃土高原適生區產業帶。推動獼猴桃沿秦嶺“東擴南移”,集中發展漢丹江流域產業板塊。到2020年,蘋果、獼猴桃分別發展到1200萬畝、150萬畝。促進畜牧業標準化規模養殖,打造500萬只存欄、千億元產值的羊乳產業,把關中建成全國*的“雙奶源”基地。持續擴大設施蔬菜規模,建設關中、渭北百萬畝設施蔬菜區域板塊,2020年蔬菜設施化水平提高到50%。做精綠茶,做亮茯茶,提升陜茶品質,建設150萬畝高質量標準茶園,打造繼蘋果之后的又一支柱產業。支持苗木花卉、木本油料、食用菌、核桃、大棗、花椒、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發展。加大富硒農產品生產開發力度。

  2.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好糧食產能,確保關鍵時刻產得出、供得上。全面落實*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強化各級政府管護主體責任,2019年完成27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2021年將糧食生產功能區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大規模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和中低產田改造,穩步提升耕地質量。加強農田水利建設,落實好土地出讓收益計提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政策。加快農業節水工程建設步伐,持續推進大中型灌區末級渠系改造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設,打通農田灌溉“*后一公里”。到2022年,全省灌溉用水量控制在100億立方米以內,節水灌溉工程面積達到1200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面積達到750萬畝。加強科研機構、設備制造企業聯合攻關,加快研發適合特色種養業、丘陵山區的農林機械,繼續實施農機深松整地項目。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木等方面商業化育種,打造楊凌“種業硅谷”。

  3.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制定和實施質量興農發展規劃,加快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以特色產業為重點,爭創*現代農業產業園,每年創建1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加大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有品牌農產品企業支持力度。建立品牌目錄,實行動態管理,確保品牌“含金量”。到2020年,整合形成省級10大區域公用品牌,打造30個知名企業產品品牌。利用3年時間在100個大中城市開展陜西特色農產品宣傳推介活動,設立150個國內重點城市陜西特色農產品直銷店。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健全優勢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強化監管責任、健全監管體系,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實行從田間到餐桌全鏈條監管、全過程追溯,把食品安全落實到一企一業、一品一單,確保全省農產品質量總體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

  4.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引導加工企業向優勢產區聚集,建立特色原料基地。2020年,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左右,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實施產地初加工惠民項目和第二期果蔬貯藏百庫工程,支持建設區域性貯藏中心和適度規模小型貯藏庫,將選果線、凈菜加工設施、冷鏈運輸車納入支持范圍,每年新增貯藏能力10萬噸。引進培育大型龍頭企業,支持建設果蔬產加銷物流冷鏈綜合體。統籌規劃農產品流通設施布局,大力推行農超對接、農社對接、農校對接等直采直銷方式。推廣延安市*對接消費需求、實施蘋果產業后整理的做法,提高產業綜合效益。加快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鼓勵大型電商企業在我省建設打造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一批田園觀光類、民俗風情類、農業體驗類、民宿度假類等特色鮮明的旅游名村和主題園區。

  5.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研究制定我省扶持小農生產的政策意見。圍繞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把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政策扶持力度與帶動小農戶的數量掛鉤,鼓勵將政府補貼量化到小農戶、折股到合作社。開展聯耕聯種、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等直接面向小農戶的農業生產托管,為小農經營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完善土地入股、訂單帶動等利益聯結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小農戶共同發展。搭建多種形式的培訓平臺,以技術服務“110平臺”為載體,把“土專家”“田秀才”納入專家庫,強化對小農戶實用技術和經營管理培訓。

  6.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發揮楊凌科技示范區支撐作用,開展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重大科研科技攻關,依托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開展跨區域協同創新,加快制定有機旱作農業技術和質量控制標準。大力發展數字農業,推進物聯網和遙感技術應用,建設農業數據資源中心和農業地理信息系統,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分享農業、眾籌農業等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完善農業科技示范推廣服務體系,加快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新建和提升一批農業試驗示范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現代種植業、涉農工業等孵化基地,構建西北地區農業創新創業高地。

  7.推動農業對外交流與合作。積極推進國際農業科技園區、職業農民國際培訓中心、對外農業種質資源中心和外國留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支持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在境外建設農業科技合作試驗示范園,打造“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引領區,加強設施農業國際合作交流。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鼓勵企業投資境外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支持企業參加境外食品農產品重點展會。加強農產品出口品牌建設,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用好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平臺,融入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把更多涉農先進要素“引進來”,推動更多優勢農產品“走出去”。

  二、以生態宜居為關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綠色發展,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8.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到2020年實現村莊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編修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實現行政村規劃管理全覆蓋,嚴格村莊規劃建設許可管理,建立健全違法建設查處機制。推廣農村生活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鎮)處理”模式,實現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同步實施糞污治理,到2020年全面完成農村廁所改造,引導農村新建住房配建無害化衛生廁所,行政村配建公共廁所。建立完善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及運行管理體制機制,總結推廣戶用污水處理工藝,到2020年重要飲用水源地等重點地區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整治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消除私搭亂建、亂堆亂放,大力提升農村建筑風貌,開展田園建筑示范。充分利用閑置土地植樹造林,建設綠色生態村莊,關中、陜南、陜北村莊林木覆蓋率分別達到30%、35%、25%。推進農村點亮工程。推廣大荔整縣推進鄉村綜合整治模式,優先實施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和特色景觀旅游名村環境整治,每年建成640個美麗宜居示范村。

  9.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示范縣為載體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大力實施通村組公路建設和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加快實施縣鄉公路改建、建制村通暢、通村公路完善、安全生命防護、橋涵配套及危橋改造等工程。把農村公路建、養、管經費納入市、縣政府財政預算,建立逐年增長機制。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補齊設施短板,提高工程標準,大力發展集中供水,穩步提升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蓋率。加快“氣化農村”工程步伐。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落實村村通動力電規劃。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建設“寬帶鄉村”示范工程和移動4G網絡覆蓋工程,2018年完成國家第三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加快實現所有行政村光纖全覆蓋,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提升氣象為農服務能力,加強農村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

  10.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實施農業資源利用綠色發展工程,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抓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擴大農膜回收試點,促進農業清潔化生產。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和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2018年完成全省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有序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和新能源利用。強化秸稈綜合利用,實施全量化利用試點示范。開展凈土行動,到2020年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推進綜合防治先行區和治理修復技術應用試點。加強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建設,落實縣鄉兩級農村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嚴禁工業和城鎮污染向農業農村轉移。

  11.加快特色小鎮建設步伐。以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為契機,著眼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制定特色小鎮建設規劃,布局建設一批新興產業集聚、傳統產業升級、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的特色小鎮。深化4個鎮級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驗區試點,著力把35個省級重點示范鎮打造成為縣域副中心,把31個文化旅游名鎮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觀光富民小鎮。到2020年,培育100個特色小鎮,建設30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打造100個示范休閑農業莊園。

  12.加強鄉村生態建設。加大秦嶺南北及子午嶺、白于山區等江河源頭區預防保護。按照柔性治水理念,開展河湖水系連通,推進陜北淤地壩系、關中農村澇池、陜南塘壩建設。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堅持保護與利用并重,實施“十線百站”工程,規劃建設一批國家森林公園,加快秦嶺國家中心公園建設。實施國土綠化及生態安全屏障保護修復工程,擴大退耕還林、封山育林規模,優先將56個貧困縣25度以上坡耕地納入新一輪退耕還林實施范圍。強化濕地保護恢復,持續加強濕地公園建設。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把公益林納入生態效益補償范圍。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鎮、村及田園生態系統示范區創建。

  三、以鄉風文明為保障,凝聚鄉村振興正能量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教育引導農民樹立現代價值觀念和法治意識,著力提升農民綜合素質,傳承發展*農耕文明,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13.突出抓好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延安精神,發揮梁家河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作用。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強化農民法制意識、社會責任意識、集體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加強“厚德陜西”建設,注重家庭建設、家教傳承和家風培育,評選表彰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邊好人和好媳婦、好公婆,形成健康向上的鄉村精神風貌。

  14.弘揚農村*傳統文化。繼承創新*傳統鄉土文化,深入挖掘我省深厚歷史文化中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加大古村落、古建筑、地貌景觀、工程遺產、農業遺跡等保護力度,傳承好秦腔、信天游、皮影、腰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揮鄉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的作用。劃定鄉村建設的歷史文化保護區,完善傳統村落國家和省級名錄。建立有效監管機制,推動傳統建筑掛牌保護。按照“彰顯特色、體量適度、群眾自愿”原則,到2020年建成100個設施完善、見山望水的傳統特色民居示范點。

  15.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落實有標準、有設施、有內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為重點,發揮鄉村舞臺、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等作用,提升服務效能。深入實施各類文化科技惠民工程,支持鼓勵“三農”題材藝術作品創作生產。推進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常態化,開展“群星獎”巡演、藝術院團走基層等演出活動。加強農村文化人才培訓,發現培養鄉土文化能人、民間文化傳承人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文化建設,活躍農村文化市場,豐富農村文化業態。

  16.深入開展移風易俗行動。發揮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等作用,堅決遏制大操大辦、天價彩禮、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深化農村殯葬改革,引導群眾大力弘揚時代新風,自覺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落后文化侵蝕。以“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為載體,深化“十星級文明戶”創建評選活動。把文明村鎮創建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到2020年縣級以上文明村鎮達到村鎮總數的50%。

  四、以治理有效為基礎,推動鄉村和諧發展

  堅持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農民安居樂業、農村和諧穩定。

  17.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和提升組織力,以加強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和黨員隊伍建設為重點,扎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促脫貧攻堅,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過硬。扎實推進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深入開展“千村示范萬村達標”活動和“評星晉級、追趕超越”創建活動,全面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和集體經濟薄弱村黨組織派駐*書記。實施農村基層干部素質提升工程和后備干部培養“雛雁工程”,用三年時間培養5萬名村級后備干部。實施農村黨員“雙帶行動”,鼓勵和支持黨員帶頭脫貧致富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深入推進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加大基層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2018年實現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全覆蓋。

  18.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組織好村“兩委”換屆選舉,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提高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比例。全面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創新基層管理體制機制,完善“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新鄉賢作用,大力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農村社會組織,積極發展農村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加大農村普法力度,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增強基層干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意識。建立健全鄉村調解、縣市仲裁、司法保障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機制。加強縣、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和“12348”法律服務熱線建設,健全“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促進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干群融洽。

  19.建設平安鄉村。建立完善縣級綜治維穩中心,到2020年和2022年分別實現鄉級和村級綜治維穩中心建設全覆蓋。大力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雪亮工程”建設,2020年實現空中有監控、地面有巡邏、重點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網絡。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依法打擊農村非法宗教活動和境外滲透活動。健全農村公共安全體系,持續開展農村安全隱患治理,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推廣漢陰縣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實現基層管理服務精細化的做法。

  五、以生活富裕為根本,提高鄉村民生保障水平

  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切實改善農村公共服務,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增收,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20.大力促進農民增收。出臺促進農民增收“一攬子”措施,保持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堅持把就業創業作為農民增收主渠道,完善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健全覆蓋城鄉、統一規范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開發建設陜西就業創業云平臺,多渠道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落實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培訓5年行動計劃,解決返鄉下鄉創業過程中融資、用地、服務、人才、風險應對等問題,鼓勵在鄉村地區興辦環境友好型企業,到2020年創建5個以上*返鄉創業示范縣,建設50個省級返鄉創業示范園區和150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認真落實國家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以土地股份合作為方向、促進土地流轉為重點,構建以龍頭企業為核心、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為基礎的現代產業聯合體,完善參股分紅、信用合作、利益共享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21.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全面改善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深化學區制管理改革,強化鄉鎮中心學校統籌、輻射和指導作用,推動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辦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學點,加快推進農村學校食堂標準化和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推動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提升學前教育整體質量。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支持農村貧困地區中等職業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完善和拓展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和覆蓋范圍,加快推進學生資助大數據和信息系統應用。做好農村地區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工作。穩步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和生活補助標準,建好建強鄉村教師隊伍。

  22.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強化醫療衛生對口幫扶,不斷改善就醫服務條件。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擴大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計劃,繼續實施為縣及縣以下招聘醫學類本科生,到2020年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萬人至少有2名全科醫生。按照國家助理醫師規范化培訓計劃,落實好“3+2”助理醫師培訓工作。落實鄉村醫生待遇報酬,支持和引導符合條件的貧困地區鄉村醫生按規定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面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積極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切實做好慢性病、精神病、結核病以及傳染病防控。到2020年,城鄉之間基本健康服務差距明顯縮小,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23.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鼓勵參保人員提高繳費標準,適時適度提高養老金待遇水平。將進城落戶轉移人口全部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統籌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確保農村低保標準動態、穩定高于扶貧標準,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六、以擺脫貧困為前提,打好*脫貧攻堅戰

  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落實*方略,下足繡花功夫,確保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24.深入實施*扶貧*脫貧方略。嚴格貧困人口識別、退出的標準和程序,強化動態管理。堅持開發式扶貧與保障性扶貧并重,因人施策落實產業、就業、易地扶貧搬遷、教育、醫療等幫扶措施,增強脫貧實效。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對已脫貧戶保持幫扶政策的連續性,確保穩定增收不返貧。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制定實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繼續選派“*書記”、駐村工作隊,確保幫扶工作落到實處。

  25.聚焦深度貧困集中攻堅。全面實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規劃,以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特色產業培育、安全住房建設三項重點工作為抓手,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聚焦貧困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群體,扎實開展特殊困難群體幫扶行動。中央和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預算安排對深度貧困縣在正常增幅基礎上再提高20%,攻堅期內每個深度貧困村涉農整合資金投入不低于500萬元。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深度貧困地區發展需要。

  26.統籌整合各方幫扶力量。優化蘇陜扶貧協作機制,不斷拓展協作領域,增強協作實效,深化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協作格局。充分發揮省內資源優勢,不斷完善國企幫扶“合力團”、校地幫扶“雙百工程”、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幫扶和萬企幫萬村等“3+X”幫扶體系。利用中國社會扶貧網,搭建用好社會幫扶意愿和貧困群眾脫貧需求對接平臺,動員引導更多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脫貧攻堅。

  27.加大扶志扶智力度。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大力推廣教育引導、行為規范、村規民約、文明創建、公益救助、司法保障等“扶志六法”,全面開展“明理、感恩、誠信、自強”教育,發揮勵志基金作用,擴大愛心超市覆蓋面,表彰獎勵致富典型,提振脫貧信心,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開展貧困人口實用技術和技能培訓,加強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改進幫扶方式,采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設置公益崗位等機制,鼓勵貧困人口通過辛勤勞動脫貧致富。

  28.強化脫貧攻堅責任和監督。加強脫貧攻堅督查巡查,積極開展民主監督和輿論監督。完善考核制度,改進考核方式,嚴格結果運用,通過嚴督實考促進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扎實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強化資金監管,提高使用效益,堅決糾正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切實做到脫真貧、真脫貧。關心關愛基層扶貧干部,落實激勵政策,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

  七、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創新鄉村振興體制機制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29.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政策,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政策。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運用,加快實現承包土地信息聯通共享。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在依法保護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前提下,平等保護土地經營權,促進要素更多流向農業農村,推動土地流轉型、土地入股型、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提高農業集約化程度。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可以依法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入股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探索舉家進城的承包農戶自愿有償退出承包權的辦法。

  30.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系統總結西安市高陵區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經驗。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建立宅基地有償使用和有償退出機制。不得違規買賣宅基地,嚴禁利用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所。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前提下,允許縣級政府通過村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優化村莊用地布局,有效利用農村零星分散存量建設用地。建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省內調劑機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脫貧攻堅和支持鄉村振興。對利用收儲農村閑置建設用地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給予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

  31.扶持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扎實做好國家在我省開展的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出臺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意見。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實施“百村示范、千村試點、萬村推進”行動,拓展集體經濟實現形式,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2018年基本完成清產核資任務。制定實施集體經濟“空殼村”清零計劃,2022年基本消滅集體經濟“空殼村”。推廣榆林市榆陽區、渭南市華州區全域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做法。加快建設省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推動省市縣鄉聯網運行,促進農村產權有序流轉。

  32.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鄉村振興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有機結合,形成融合發展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制定城鄉融合、一體設計、多規合一的總體規劃,統籌推進產業發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務、土地利用、生態保護。構建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就業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務體系、社會治理體系,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加快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切實保障進城農民合法權益。

  八、以資金人才為支撐,引導資源要素向鄉村流動

  堅持加大資金投入和人力資源開發并重,構建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

  33.確保財政投入持續增長。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建立省級層面統籌整合長效機制,推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推進行業內資金整合與行業間資金統籌相互銜接配合。改革財政支農機制,通過“撥款變投資、直接變間接、無償變有償”,使財政支農資金“到村到戶到人”,激活農村內生發展動力。結合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推動審批權限下放,賦予市縣統籌使用涉農資金的自主權。省財政通過股權投入、資本金注入、貼息、獎補等方式,在農業領域積極推廣PPP模式,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鄉村振興。設立省級融資擔保基金,主要用于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發揮陜西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作用,加快推進公司機構、人員和業務下沉,實現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業務全覆蓋。實施財政擔保費率補助和以獎代補等政策,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積極爭取擴大我省一般債券發行規模,完善債券分配辦法,支持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領域的公益性項目。規范政府舉債融資行為,除發行政府債券外,各級政府不得借鄉村振興之名舉借任何債務。

  34.強化金融支農力度。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研究出臺我省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實施意見,制定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辦法。積極引導農業銀行、郵儲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及國有大型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加大對鄉村振興的支持力度。強化開發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服務方式創新,增加鄉村振興中長期信貸投入。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推動省聯社改革,保持農村信用社縣域法人地位和數量總體穩定。加快發展村鎮銀行,到2020年實現村鎮銀行縣域覆蓋率翻一番。在全省20個縣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農村信用社“三社”協同試點。探索設立鄉村開發基金。發揮涉農企業股權、債券融資和并購重組融資獎勵政策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發行上市、新三板及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和融資、并購重組。支持擴大創新型農業保險規模,鼓勵開展“保險+期貨”“保險+期權”試點。加強農村金融風險防范,強化各級政府風險防范處置責任。

  35.加強鄉村人力資源開發。健全職業農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體系。繼續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建立分層次全覆蓋培養體系,創新培養機制,加大培訓基地建設力度,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建立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保障和落實基層用人主體自主權。實施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及“三秦之光”基層人才培養計劃、“三秦工匠”計劃、“三支一扶”和特崗教師計劃等,選拔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等。引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業。實施農業科研領軍人才計劃和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加大向基層選派博士服務團工作力度。建立自主培養與人才引進相結合,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實踐鍛煉等多種方式并舉的人力資源開發機制,鼓勵支持基層用人主體加大柔性引才用才力度,建立城鄉、區域、校地之間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機制。

  36.鼓勵支持工商資本和城市居民上山下鄉。加快制定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和城市居民參與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出臺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用地用電用水等扶持政策,促進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村流動,激活農村各類資源。打好政策牌、政治牌、鄉愁牌、親情牌,優化建設發展環境,暢通上山下鄉渠道,充分調動工商資本和城市居民投身鄉村振興的積極性。搭建農村空閑房屋供求信息平臺,讓想下鄉的市民和想出租房屋的農戶無縫對接,吸引市民到鄉村創業創意、休閑養生。

  九、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健全黨管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37.完善黨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堅持工業農業一起抓、城市農村一起抓,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原則體現到各個方面。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實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是*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縣委書記要下大力氣抓好“三農”工作,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統一市縣兩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的體制機制,切實加強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建設,理順省市縣(區)三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關系,做好黨委農村工作部門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強化決策參謀、統籌協調、政策指導、推動落實、督導檢查等職能,形成鄉村振興工作合力。各市(區)黨委、政府每年要向省委報告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建立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制度,將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

  38.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作為基本要求,加強各級“三農”工作干部隊伍的培養、配備、管理、使用。發揮“三項機制”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注重選拔熟悉“三農”工作的干部進入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干部要懂“三農”工作、會抓“三農”工作,分管領導要真正成為“三農”工作的行家里手。2018年對市縣分管鄉村振興工作的領導干部輪訓*。拓寬縣級“三農”工作部門和鄉鎮干部來源渠道,把到農村一線工作鍛煉作為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注重提拔使用實績*的干部,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

  39.強化鄉村振興規劃引領。制定《陜西省2018-2022年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各級各部門要立足發展基礎,結合發展目標,編制鄉村振興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加強鄉村振興規劃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等基礎性、全局性規劃的銜接,推進形成城鄉融合、產業融合的規劃體系。

  40.大力營造鄉村振興良好氛圍。及時發現、培育和選樹鄉村振興戰略實踐中的先進典型,發揮標桿模范示范帶動作用,凝聚形成全省上下振興鄉村的強大合力。深入宣傳各地各部門推進鄉村振興的工作實績和發展實效。加快組建我省鄉村振興專家智庫,為解決鄉村振興中的重大現實問題提供智力支持和決策參考。加強鄉村振興對外交流合作,講好陜西特色現代農業發展、農民追夢圓夢、農村文明進步等故事,全面展示新時代三秦鄉村新面貌、新氣象。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各單位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突出位置,強化大局意識和責任擔當,以更大的決心、更有效的舉措、更扎實的作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有力推進、落地生根,奮力譜寫新時代陜西“三農”工作追趕超越新篇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yanq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