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鶴崗乍暖還寒,可東山區東方紅鄉東興村益東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蔬菜溫室大棚里卻綠意盎然,已六七厘米高的蔬菜幼苗蹭蹭上長,顯示出了勃勃生機。
“眼下社員們正在抓緊移苗,爭取4月下旬實現定植,讓早春蔬菜盡早上市,這樣既能讓市民早點兒吃上本地優質蔬菜,還能增加社員的收入。”陪同采訪的益東合作社理事長初冬梅向記者介紹到。
記者向正在移苗的老菜農姚志杰詢問棚室蔬菜生產情況,他告訴記者,他們合作社從2月25日就開始播籽了,一共種了西紅柿、黃瓜、芹菜等六七種蔬菜,現在菜苗已長出兩葉一心,預計*批蔬菜將在“六一”前后上市。
東興村共有1200余位農民,人均耕地僅3.2畝。人多地少的現實迫使許多農民不得不靠種植蔬菜為生,并種出了名堂。“就這點地兒,只能種蔬菜,要是種糧還不得窮死呀?如今俺村種菜可有名了,在市場上一提東興菜,許多市民都爭相購買。”姚志杰自豪地告訴記者。
去年3月份,為了實現規模生產,打造更好的品牌效應,東興村農民初冬梅牽頭組織9戶社員,整合村里的兩棟暖棚和20余棟冷棚,成立了益東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專門種植市民喜食的各種綠色蔬菜。生產中,他們對經營的40畝棚室蔬菜和35畝陸地蔬菜采取精細化管理,全程不施任何農藥和化肥。雖然產量有所下降,但價格相對較高,給社員帶來了很高的收益。初冬梅告訴記者,去年他們合作社成員戶均收入實現8萬元,比未成立合作社之前戶均增收2萬元。
姚志杰指了指長勢良好的一片幼苗告訴記者:“就拿咱這不施農藥化肥的芹菜來說吧,雖然一畝產量比普通芹菜少收2500斤左右,但收入卻是種普通芹菜的近一倍。效益非常好,反正以后俺們是鐵了心地種綠色菜了。”
“現在咱農民也知道盯著市場抓生產了。就拿這個合作社來說吧,雖然蔬菜品質好,但為了打開更寬的銷路,他們成立了銷售蔬菜的微信群,現在有好幾百固定客戶呢。另外,咱區的雙創孵化基地和六公里超市都是合作社對外銷售的平臺,效果非常不錯。”采訪中,東山區主管農業副區長段鵬程向記者介紹說。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作為我市*的城鄉結合區,東山區在促進種植業結構調整、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工作中,積極擴大本地蔬菜種植量,以讓市民吃上放心菜為目標,大力提倡綠色蔬菜和無公害蔬菜種植,使今年全區蔬菜種植全部實現了無公害化,*限度地保證綠色放心蔬菜供應。今年全區蔬菜種植面積總計達到了1萬畝,比去年增加565畝,新增3棟溫室大棚,80棟冷棚,使全區大棚總數達2076棟,確保全年蔬菜供應不低于6000萬斤。目前,益東合作社已成為東山區綠色蔬菜規模種植的一個亮點。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