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近年來,天津市靜海區加快統籌城鄉融合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不斷激活農業農村資源,通過發展特色種植經營,推動傳統農業的脫胎換骨、轉型升級。
截至2017年年底,全區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2185家,注冊資金94億元,帶動農民就業16萬人,連續六年位居全市前列。
熟桃搶占市場 嘗鮮“身價貴”
俗話說:驚蟄春醒桃花開。而眼下,在靜海區臺頭鎮桃緣情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大棚里已是桃香四溢。
天氣漸暖,趁著大棚里的氣溫還未掀起“熱浪”,鉆進棚內游玩一番,不僅身心酣暢,更被滿棚芬芳所迷醉。棵棵桃樹碩果累累,艷麗的果實吸引了不少市區游客前來嘗鮮。
楊洪蘭是慕名而來的采摘游客,對桃子有種說不出的喜愛。她告訴記者:“這桃的口感挺好,也挺甜,本以為得等到入夏才能吃到這么甜的桃,真沒想到一出正月就能摘到這么新鮮的桃子。”
今年,桃緣情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的品種是美國春雪,色澤艷麗、口感脆甜,是優質的早熟品種。為了確保這果實提前上市,合作社又通過制冷設備控制棚室溫度,改變桃樹休眠期。
“今年的春雪桃比去年早上市了20多天,雖說只有一個棚的早熟桃,但效益卻十分可觀,是普通棚室桃價格的五六倍。”合作社負責人馬文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地的溫室大棚能種植300株桃樹以上,每棵樹出產5公斤左右桃子,整個棚的產量在1500多公斤,按每公斤160元至200元的售價計算,這一個棚的收入就能達到30萬元左右,實現了效益*化。
“特色種植比的不是‘誰更便宜’,比的是‘誰有誰沒有’。”據馬文明介紹,剛開始種桃樹,都是別人種什么自己就種什么,隨大流的結果是上市期集中,果子價格不高。后來他反其道而行,在選擇品種時,要么比別人早上市,要么比別人晚上市,做到“春提前”“秋延遲”,享受到了錯季上市的高效益。
據了解,馬文明的春雪桃上市后,合作社里供不應求。除了眼下的美國春雪,合作社種植的油桃、蟠桃、陸地桃等20多個品種也即將陸續成熟,桃果采摘季能持續到國慶節左右。小小的桃子提前搶占了采摘市場,身價倍增,農戶也實現了增收致富。
南瓜定位高端 走俏京津冀
如果說提前搶占市場打了一個“時間差”,那么,引進高新品種,入主高端市場,打造特色農業產業基地便是“硬實力”。
走進位于靜海區梁頭鎮孫莊子村的新源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設施大棚,工作人員正在對新引進的高新品種強分子南瓜進行定植。為了保證南瓜的品質,合作社探索標準化的種植模式,采取吊蔓栽培的方式,讓每一個南瓜都能接受充足的光照。
合作社技術總監董慶國告訴記者:“通過新的栽培方式培植的瓜沒有陰陽面,個頭兒能長到三四斤左右。這種強分子南瓜的特點就是質地特別面,糖度特別高,口感好而且比較耐儲存。”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結合這種南瓜的特性,他們給這個新品種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藍香栗”。雖然是*年種植,但是在之前已經在其他地區成功進行過嘗試,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一畝地大約栽種550棵苗,成熟后每棵苗能結4個南瓜,市場價格能達到每公斤6至7元。
“這個品種有一個*的優點就是它有栗子香味兒,又甜又干面,這幾個優點聚在一起,是很多南瓜不具備的。”董慶國表示。
在引進高新品種的同時,合作社積極提升培植技術,特意從黑龍江省請來18名種植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
技術人員門彥紅告訴記者:“這兒土地和黑龍江的不一樣,屬于有點兒堿性的土地,所以我們采用滴灌的方法,適合幼苗均勻生長。”
從種子到果實,從育苗到收獲,合作社不斷推進標準化種植,這種新型的種植模式也給農戶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據悉,今年,合作社里種植了南瓜和西瓜各60畝,5月份即將上市,主要銷往京津冀及江浙滬等地區。
蘋果賦予文化 驚艷“農家樂”
“特色種植的壯大離不開農耕文化的支撐。”嘗到甜頭的靜海區良王莊鄉牛頓莊園負責人趙俊云感慨道,發展傳統種植業的風險大,一場風災、一場冰雹,都可能讓全年的收成打水漂,而借助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蘋果種植,探索出一條以蘋果種植為載體,打造集農業、教育、文化、旅游“四位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特色之路。
步入牛頓莊園,蜿蜒的石子路游走在蘋果林間,特色采摘、趣味加工、果樹認養、親子體驗等眾多特色田園項目不僅滿足了游客回歸田園的樂趣,更成為發展都市休閑觀光農業一道亮麗的風景。
“從2010年開始,經過多方考察調研,我們決定從山東煙臺引進國光、富士、黃香蕉等特色蘋果品種。”莊園技術人員孫恩友表示,莊園的蘋果種植完全遵循自然規律,不套袋,盛果期不打農藥,施用農家肥,通過合理測算,在林中散養雞鴨禽類,達到防治病蟲害的雙重目的。目前,莊園一期已建成蘋果種植基地60畝,栽種蘋果樹2000余棵。
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莊園注冊了“第四個蘋果”品牌商標,研發出蘋果干、蘋果汁、蘋果醬等多個以蘋果為主線的深加工產品。除了蘋果,莊園里還種植了杏、山楂等果樹供游客采摘,滿足游客不同需求。
為了更好地帶動農民就業創業,2017年,莊園舉辦了靜海區*屆農耕文化節,將靜海柳編、良王莊花卉、茶藝等多個當地特色產業展示給游客,為農民提供了參與創業的平臺。
同時,莊園以農業為基礎,把教育和文化理念嫁接到莊園,致力于打造以“三農”知識傳播普及為主的青少年農業科普教育示范園、以傳播農耕文化和傳統文化為主的文化產業示范園,開展了端午粽飄香、“翰墨丹青·巾幗筑夢”筆會、春耕秋收農事體驗、*美果園夕陽紅等近百場主題活動。據了解,目前,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已有50余戶,工資收入從之前的每年兩萬元提高到現在的4.5萬元,增收了一倍多。
據介紹,今年,靜海區在推進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基礎上,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大力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壯大龍海現代農業產業帶,建設高標準農田5.3萬畝。建設設施農業、種源農業、智慧農業,發展特色農業、休閑農業、工程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農副產品示范基地。不斷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新發展專業合作社50家。積極引入商業綜合體理念,努力打造主導產業強、生態環境美、農耕文化深、農旅結合緊、支撐體系完善的“田園綜合體”,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走出了一條具有靜海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