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溫室里的致富黃瓜(圖)
溫室里的致富黃瓜(圖)
農業網   時間:2018/4/4 8:51:00  來源:科學網  閱讀數:427

  3月下旬,大連瓦房店市元臺鎮農戶徐連的溫室里“綠”意盎然,結滿了深綠且有光澤的黃瓜。

  大約6年前,徐連開始種植黃瓜。這些年,他對一個黃瓜品種情有獨鐘——中農26號。“你看這個黃瓜質量多好!現在賣3塊,高的時候能賣5塊。”徐連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靠種植這個品種的黃瓜,他每年至少能掙四五萬元。

  中農26號,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優質、高產、高抗的新一代溫室黃瓜更新換代品種。據了解,該品種種植占遼南地區設施栽培黃瓜總面積的90%以上,單茬畝產2萬公斤左右,帶來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誰種誰掙錢”

  大連瓦房店市是國內設施農業的起源地,對這里的農戶們來說,近十年溫室里種植黃瓜,中農26*“對路”。

  育苗商張本琨對此深有感觸,“90%以上的訂單要求中農26黃瓜品種。”他說,不管是種植高手還是孬手,“誰種都能掙錢。”

  據了解,中農26品種的黃瓜瓜條亮綠且順直、瓜把短、長度適中、口感脆甜,由于商品性好,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瓦房店市李店鎮的邵淑玲做中農26號黃瓜的收購生意已經有十余年,在她看來,該品種黃瓜“外觀好看”“口感也比別的黃瓜強”“我不收別的,專門就收這個品種的黃瓜”。

  現在邵淑玲平均每天都要收購近3噸的中農26號黃瓜,相比于其他品種,中農26號的收購價格更高。她還打出了“水果黃瓜”的品牌,品牌效應十分顯著,“不管往南走還是往北走,都特別暢銷。”

  除了商品性好、受消費者歡迎之外,抗病性強也是中農26號黃瓜贏得農戶喜愛的重要原因。

  據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黃瓜遺傳育種課題研究員顧興芳介紹,該品種抗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等8種病害,耐低溫弱光性十分突出,株型佳、品質優,連續坐果多,豐產性好。

  大連瓦房店種子經銷商李長宏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2006年冬,瓦房店市引入試種了中農26號黃瓜。“我們在溫室里看,這個品種黃瓜長勢十分好,農民也向我們反映品種的抗病性非常好,尤其是霜霉病的藥都不怎么用了。”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冬天當地連續多日低溫寡照,嚴重影響了作物生長。“別的品種維持正常生長已經不錯了,都不結瓜了,”李長宏說,“只有中農26顯示出了耐低溫的特點,坐果性良好。”

  中農26號黃瓜耐低溫且具有高品質,*收購價曾達8元/斤。由于給種植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中農26號推廣十分迅速。

  黃瓜育種技術難題的突破

  黃瓜是我國*大設施蔬菜,我國黃瓜年播種面積約1500萬畝,產量約4800萬噸,居世界首位。

  然而,商品品質欠佳,有苦味、無光澤、瓜把長、果色不一致等問題一直是原有黃瓜品種的弊病。此外,缺乏復合抗病性強的品種和快速*定向選擇技術也是制約黃瓜育種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中農26號黃瓜的育成,引領了中短條密刺型黃瓜的高品質育種方向。”顧興芳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而以中農26號為代表的系列黃瓜新品種的背后,凝聚了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黃瓜遺傳育種團隊多年的不懈探索。

  針對上述我國黃瓜育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該團隊以提高品質和抗病性為主要目標,大規模收集國內外種質資源,創建了8項先進高效的抗病性鑒定技術和2項品質評價相關技術,系統評價了5637份黃瓜種質資源,發掘出珍貴的優異種質19份。

  該團隊還構建了首張栽培黃瓜高密度遺傳圖譜,解析了苦味、抗黑星病等21個重要品質和抗病性狀的遺傳規律,創建了國際領先的分子標記多基因聚合育種技術,創制出聚合優質抗病基因的材料,攻克了優質和抗病基因難以聚合的技術難題。

  在此基礎上,根據保護地、露地等種植的不同需求,育成了新一代黃瓜新品種8個,實現了優質多抗育種的突破。

  如今,以中農26號為代表的中農系列黃瓜新品種已經在全國27個省(市區)推廣,累計推廣1000多萬畝,新增經濟效益90多億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hangyang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