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明確指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必須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同時要“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污處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廢棄農膜回收、病蟲害綠色防控”。
實踐表明,發展現代循環農業,有助于鄉村產業綠色振興。
現代循環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其差別與優勢何在? 顧名思義,現代循環農業就是實施循環生產方式與技術的農業經營模式,即在農作系統中推進各種農業資源往復多層與高效流動,以此實現節能減排與綠色增收。現代循環農業擁有循環經濟的3 R特點: “減量化”,即盡量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物質量,節約資源使用,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即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利用效率,減少*性用品污染;“再循環”,即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夠重新變成再生資源。現代循環農業是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其不僅是符合經濟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增長模式,而且相對于“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農業增長模式來說,是一個根本性的變革。就實踐意義而言,現代循環農業具有3個鮮明特點:清潔生產和提質增效的有機結合;“吃干榨凈”與回歸大地有機結合;循環利用與綠色生產的有機結合。更強調產品的安全性、使用的高效性、資源的節約性、環境的友好性。
實際上,我國傳統生態農業采用的是一種初級的循環生產方式,其基本經驗是農業生產過程所產生的廢棄物以農家肥的方式再利用,進而有利于地力培育與連續生產,但生產能力與增產水平不高,需要進行改造與提升。作為一種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型農作方式,現代循環農業要實現轉型與提升,則需要合理地構建循環環節與科學匹配模式,力求不斷地輸入技術、信息及資金,使之成為充滿活力的系統工程,以利于更好地推進農村廢棄資源循環利用和現代農業持續發展,實現社會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目標。
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及農民增收,其主要任務就是要振興鄉村綠色產業。農業高優生產與自然生態環境是密不可分的,要使得農業經濟系統更容易、更和諧地納入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并實現持續農業綠色發展,建立現代循環經濟的農業開發經營模式是重要舉措。就此,要注重把握5個方面的重要環節。
*,加強政策引導。按照《意見》的要求,政府相關部門要因勢利導地配套制定加快發展現代循環農業的政策,把發展鄉村現代循環農業作為振興鄉村農業綠色產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發展方向、重點行業及重點項目,制定激勵、扶持措施,引導市場主體在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過程中自覺節約物質能源、綜合利用資源和有效保護環境。
第二,制定發展規劃。本著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的原則,制定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循環農業發展規劃,以建設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工程,因地制宜推廣應用現代循環農業模式與技術,解決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減量化問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問題,人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及農產品綜合加工轉化問題等。
第三,加強多元投入。在進一步加大對現代循環農業的多元投入力度的同時,建議在各級財政預算中設立引導性建設與創新性項目專項經費,鼓勵農業科研單位與各類農業企業參與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基礎建設及技術推廣應用,力求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第四,培育經營主體。結合各地鄉村實際,著力培育循環農業經濟主體是發展現代循環農業的關鍵環節。必須堅持政府推動、協會帶動和市場拉動原則,確立農民主體地位,調動農民積極性,充分發揮專業協會和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形成政府推動、市場主導、農民和企業參與的新機制。要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擴大農業生產規模,加快農業企業化進程,延長產業鏈條,正確引導農村土地流轉,在初步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的基礎上,組織專業合作社成員大力發展現代循環農業。
第五,強化科技創新。要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目標,大力推進現代循環農業發展,組織協同創新,攻克技術難點;優化生產模式,形成良性循環;研發先進裝備,提高生產效率;分類制定標準,促進規模生產;創新加工技術,創立產品品牌;以科技創新帶動科技創業,促進現代循環農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