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不斷拓展國土綠化新空間(圖)
不斷拓展國土綠化新空間(圖)
農業網   時間:2018/4/5 10:14:00  來源:人民政協報  閱讀數:508

園林綠化

  春風送暖,萬物勃發。近日,黨和*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等集體乘車,來到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同首都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活動時強調,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祖國大地不斷綠起來美起來!

  與黨和*一樣,近日,全國各地都自發地組織起各類植樹活動。人們走入田間地頭、荒山禿嶺、溝壑沙梁,拿起鐵鍬、水桶,投入到為祖國添綠的事業中。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土綠化也孕育出新的形勢,面臨新的挑戰。如何推動義務植樹的深入開展、如何將國土綠化持續高質量推進,成為新時代的新課題——

  全國各地植樹忙

  3月31日一大早,來自中直機關、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單位和北京市的151名部級領導干部,來到北京市朝陽區十八里店丹楓公園地塊,參加2018年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

  扶苗、培土、圍堰、澆水……部長們干得熱火朝天。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是*次參與“部長植樹”活動。但他告訴記者,他參加義務植樹的經歷可追溯到20多年前。“當時曾在八達嶺隧道附近栽種過一棵油松,以前春游時總會帶著家人去看看,已經從一個小樹苗變成了大樹。”說話間,他抬起手向高處比畫了一下。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一口氣種好一排小樹苗,直起身,看看自己的勞動成果,不禁喜笑顏開。“目前植樹造林、保護生態也成為貧困戶實現*脫貧的一個重要途徑,全國已安排27萬貧困人口就地就近擔任護林員,既拓寬了貧困戶的脫貧途徑,也為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譚天星說,良好生態是人們的共同愿望,樹多了,生態環境就會越來越好。植樹造林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作為部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既是為改善生態環境作出自己的貢獻,也是樹立榜樣,進而帶動全社會,共同建設美麗家園。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張永利已經是部長植樹的“常客”。但每年看著這么多部長積極參與到植樹中,都有一種自豪和責任感。“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植樹造林和國土綠化之中。僅2017年,國家完成了造林1.1億畝,完成森林撫育1.2億畝,林業產業總值達到7萬億元。”

  據悉,自2002年起開展的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至今已經是第17次。17年來,累計有部級干部2920人次參加,共栽下樹木34180多株。

  有領導干部的率先垂范、身體力行,也有廣大的群眾的積極參與。

  在陜西榆林,4月1日,從市到縣再到鄉鎮,全市*統一行動,干部職工約10萬人參與到義務植樹中。在技術人員的現場指導下,大家揮锨鏟土,干勁十足,將近50萬株新苗植入沙梁中。

  在重慶大足區高升鎮一處荒坡上,高升鎮中心幼兒園組織開展親子植樹活動,家長和孩子們以家庭為單位分工合作,一起種下幾十株小樹苗。

  此外,各地還紛紛通過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公布義務植樹接待點,號召市民報名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豐富義務植樹盡責形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的植樹中指出,全民義務植樹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讓大家都樹立生態文明的意識,形成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共識和合力。要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讓人民群眾更好、更方便地參與國土綠化。

  在今年的植樹活動中,他再次強調了“豐富義務植樹盡責形式”。要“人人出力,日積月累”。

  這一指示事實上針對的是我國義務植樹活動面臨的新形勢——一方面,人們改善生態的愿望、愛綠植綠護綠的自覺性越來越強,城鄉居民居家植綠、種養花草已成習慣,植紀念樹、造紀念林成為風尚,認種認養、捐資捐物逐步興起,志愿服務、網絡參與漸趨流行;但另一方面,各地城鎮周邊、交通便利的地方已基本完成綠化,可用于義務植樹的地塊越來越少,宜林地大多處于遠離城鎮、交通不便的區域,致使公民參加義務植樹越來越難。

  2017年6月,全國綠化委員會印發了《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其中將“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和其他形式等8類”都納入了公民履行植樹義務盡責形式。

  例如,在北京,今年除了在各區設立了20個義務植樹接待點,公布了聯系人及聯系電話、詳細的接待時間等;北京市還設立了32處林木認養接待點、27處古樹名木認養接待點和31處綠地認養接待點,提供了近70萬株樹木,側柏、檜柏、國槐、銀杏等745株古樹和217萬平方米綠地等待市民認養;此外,還設立了總面積達1.6萬畝的22處社會撫育勞動接待點,市民可以通過參加澆水、涂白、除草、綠地保潔等撫育勞動履行植樹義務盡責。

  “今年還有了新‘發明’。”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介紹說,今后對當年完成植樹義務的公民,可以通過全民義務植樹網頒發盡責電子證書。

  “每份證書具有*的編號和二維碼,公民可自行在全民義務植樹網和微信公眾號上查詢、下載、打印。這不僅是激勵公民參與義務植樹的一種手段,也是新形勢下義務植樹工作的一項創新。”

  從數量增加到質量增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既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堅持科學綠化、規劃引領、因地制宜,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

  數據顯示,雖然我國森林面積達到了31.2億畝,但每公頃的蓄積量只有發達國家的1/4到1/3,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優質林也僅占不到20%;同時,隨著國土綠化不斷推進,可栽種面積越來越少,造林綠化主戰場已轉入邊緣隙地及石頭山、鹽堿地,用地零散,土壤貧瘠,導致植樹造林成本也在增加。

  面對這樣的狀況,就要求更加注重規劃及科技投入,注重質量和效益。

  以此次部長植樹的朝陽區十八里店丹楓公園地塊為例。這里原為城鄉結合部,長期以來,環境臟亂,聚集著不少低端產業。2017年,朝陽區按照“疏解整治促提升”的要求,在此規劃建設了總面積935畝的丹楓公園,計劃栽植樹木近10萬株,植物品種近百種。本次部長植樹就是在去年清理出的地塊上進行的。

  同時,與往年相比,種植的樹種除了油松、銀杏、國槐等,還增加了玉蘭、海棠等花樹。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義務植樹處處長楊志華介紹說,“部長林”的樹種一直沿用鄉土樹種。像油松、銀杏、國槐等喬木均有耐寒及耐干旱、貧瘠土壤的共性,環境適應性強。“種下來能成大樹、能成古樹,像油松壽命可達千年,銀杏更有‘活化石’之稱。此次增加玉蘭、海棠是因為未來這里將變成一個公園。公園內的生態林更講究搭配,喬木搭配灌木等豐富樹種,便于市民游覽。”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守攻提出,在當前國土綠化已進入“啃硬骨頭”的攻堅階段,要重視科技創新的作用。他建議,要著力突破立地造林與植被恢復、森林可持續經營、重大災害防控等關鍵技術;加強國土綠化全過程標準化管理;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大力推廣優良新品種和鄉土樹種,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實現森林的多功能。特別要走出“重保護、輕經營、不利用”的認識誤區,正確處理好造林與經營、保護與利用、生態與產業之間的關系。

  》鏈接

  按下國土綠化“快進鍵”

  森林關系國家生態安全。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表示,未來將以維護森林生態安全為主攻方向,著力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努力增加森林資源總量,著力提高森林質量,擴大生態空間和生態容量,力爭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到2035年達到26%,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將主要圍繞以下方面布局:

  一擴大工程造林規模。加快實施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態修復重大工程。依托三北工程,新建2個百萬畝防護林基地,開展*治沙重點縣建設,抓好雄安新區白洋淀上游、內蒙古渾善達克、青海湟水三個規模化林場建設試點,規劃造林723萬畝。

  二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工程。加強森林經營,著力提升森林質量。抓好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積極培育珍貴樹種和大徑材,建設國家儲備林1000萬畝。

  三創新國土綠化機制。探索先造后補、以獎代補、贖買租賃、以地換綠等多種方式,引導企業、集體、個人、社會組織等各方面資金投入,培育一批從事生態保護修復的專業化企業,優先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國土綠化項目。

  四開展身邊增綠。大力開展森林城市、森林城市群、森林村鎮、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建設,推進村屯綠化、村莊綠化,著力改善城鄉生態,優化人居環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wlf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