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文化價值正在釋放。春來百花開,時下各地的油菜花節、梨花節等節慶活動如火如荼,不少人走進鄉村田園,不光是圖吃喝游玩,更愿意扭秧歌、聽大戲、干農活,體會不一樣的鄉土生活,農村的傳統習俗、傳統文化越來越有吸引力。
現在農村富裕了,農民對文化生活需求更高了。今年春節返鄉,家鄉一個鎮里8個村,就有5個村上演“村晚”,有的為村里的好媳婦、文明戶等現場頒獎,有的把鄉村“壓箱底”的稀有劇種搬上舞臺,這種村民自編自演的文化形式,滿足了農村文化需求,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鄉村文化生態,成為鄉風文明的載體。
鄉村承載鄉愁,是許多人的心靈故鄉。但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推進,鄉村文化短板日益突出。有的地方搞撤村并居,一個個村莊在消失;有的追求GDP不惜代價,經濟發展起來,文化卻荒蕪了,一些老藝人、老匠人手頭的手藝、民俗無人傳承。有的把鄉村文化建設簡單等同于文化墻,浮于表面,忽視對村民的文化培訓和激發內生動力。有的村小樓建起來,環境美了,卻沒有富腦袋,歪風邪氣長期存在,干群關系緊張,這樣的鄉風民風與美麗鄉村格格不入。
村莊是鄉村文明的載體,實現鄉村文化振興,不能任由文化載體衰落凋敝。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不是一味地去孤守空心化村莊,也不是追求鄉村和城市一個樣,而是要尊重不同城市和鄉村的不同文化,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保留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城市反哺農村,不是無度開發農村資源,而是要讓透支的農村休養生息,留得住青山綠水,建設符合農村實際的美麗鄉村。
讓鄉村文化真正活起來,要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當前首要任務是“摸清家底”,做好傳統村落歸納梳理、登記造冊等工作,采取行動進行創造性繼承和保護,讓真正有歷史、有價值的東西留下來。引導公共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推進鄉鎮文化站、文化廣場、體育健身設施等惠民工程建設,舉辦書畫展、體育賽事等豐富的農村文化活動,變文化下鄉為文化在鄉。
讓鄉村文化真正活起來,要激發鄉村內生動力。農民是農村的主人,培育文明鄉風,要尊重農民的意愿。各地農村千差萬別,鄉村文化建設不能一個模式“齊步走”,要因地制宜,在開發中傳承,從農民*關心的問題、農民*迫切的需求切入。堅持扶志和扶智相結合,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堅決對“天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說“不”,培育好鄉風民約、家規家風等文化基因,開展“文明戶”“好兒媳”“好公婆”等文明評比,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美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鄉村文化是傳統文化的家園,鄉土人情、村規民約,延續鄉土文化的根脈,要讓它們真正活起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