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南瓜,人們并不陌生。桔色的外表,加上高溫加熱之后松嫩甘甜的口感,使它成為餐桌上的一道佳肴。在濰坊壽光稻田鎮,就有這么幾排大棚,里面的南瓜個頭很小,但卻身價不菲。別人家的南瓜都不賺錢,而這里的南瓜卻不愁賣,種植戶也靠它賺了錢。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
一斤才賣七八毛 傳統南瓜受冷落
壽光市稻田鎮的董美華從2003年就開始種植大棚。由于種植門檻和成本都比較低,她很早就開始種植南瓜。“市面上隨處可見的普通南瓜看似個頭大,產量高,但實際上很難賺到錢。遇到行情不好的時候,一斤只能賣個七八毛錢,除去人工和地膜等原材料成本,幾乎賺不到錢。一旦沒有商販來收購,爛在地里的現象也時有發生。”董美華回憶起剛開始干大棚時候的場景,仍歷歷在目,“即便是行情好了,一斤也只能賣1.5元左右。但這種大起大落、時賺時賠的現象太普遍了,讓我們種植戶心里也沒底。”用她的話說,普通南瓜種植不但種子便宜,而且也沒有什么技術門檻,更談不上什么高科技含量,所以一旦有人若是種南瓜賺了錢,那第二年就會有一大批種植戶“跟風”種植,結果市場會迅速飽和,大年之后緊接著小年,不賺錢甚至賠錢就成了種植戶*害怕遇到,但也無法避免的一種行業現象。于是,董美華從剛開始就不看好普通南瓜種植。“出力不討好”的銷售經歷讓她至今心有余悸。
菜博會帶來新商機 “訂單經濟”讓種植戶嘗到甜頭
董美華居住地附近的幾個村,之前都是南瓜種植集中區域。由于市場行情不穩定,大部分種植戶都不愿再種植普通南瓜,轉而去種西紅柿、黃瓜等作物。就在董美華在為種什么而犯愁時,壽光市舉辦的菜博會讓她看到了新希望。“菜博會上展出的農作物都是*先進的品種,平時很難見到。我在菜博會上看到了一種個頭長不大的小南瓜,經過咨詢才知道,這樣的小南瓜在博覽會上的訂單量非常多,而且價格比普通南瓜高出很多。”經過一系列調查之后,她發現,與*多賣出1.5元/斤的收購價相比,小南瓜一斤能賣到10塊錢以上,而且從全國而來的訂單一筆接著一筆。看到菜博會背后隱藏著商機,董美華決定“棄大從小”,轉行種起了小南瓜。
有了之前的種植經驗,董美華種的小南瓜很快就成熟了,她終于從種植南瓜中嘗到了甜頭。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菜博會定期舉辦,盡管訂單量有了起色,但僅集中在春季的幾個月份,于是只能種一茬,一個大棚并沒有完全利用起來。另外,看到她種著小南瓜賺了錢,一些種植戶也紛紛效仿,于是種的多了,價格自然開始回落。
種植戶的“突圍”之路 與品牌企業結對子
董美華告訴記者,訂單經濟讓她心里有了底。“訂啥種啥”的種植模式大大降低了種植戶自身風險。但是,訂單有限又成了她擴大經營的一大瓶頸。與其他種植戶盲目種植不同,她開始四處尋找大型深加工企業,通過為“品牌”提供原材料,而延長訂單生產的鏈條。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董美華與濰坊當地一家專門從事小型南瓜深加工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通過企業提供專門研發的種子,進行訂單式生產。與菜博會訂單不同,企業訂單更加穩定、可靠,而且收購價格較為樂觀。“現在一年*多可以種兩茬,而且不愁賣了。企業按照合同定期定點收購,消除了滯銷風險,價格也能高于以前。以前是種不一定賺錢,走上企業訂單生產模式之后,我現在是只要種就能賺錢,而且也靠這些小南瓜走上了致富路。”為了打造品牌,董美華不僅在供貨量上要滿足訂單要求,而且還種植工藝上也必須要改進。使用豆餅等材料制成的有機肥,讓小南瓜打上了“綠色”標簽,高投入、高產出、高附加值的“三高”效益讓種植戶切實得到了利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