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就是想為民族種業做點事兒”
“就是想為民族種業做點事兒”
農業網   時間:2018/4/8 10:23: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513

  “就是想為民族種業做點事兒”

  ——記北京聯創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義波

  在河南省農科院,他主持完成國家和省級科技成果6項,代表性玉米品種“鄭單14”推廣面積超1.1億畝;辭職進入市場打拼,他又憑借“中科4號”和“中科11號”讓公司連續多年穩坐玉米品種頭幾把交椅;面對一代品種突然間的滑坡,他卻更加堅定創新信念,*終依靠品種的更新換代和獨特的營銷模式,拿下了黃淮海玉米10%的市場份額,帶領公司從逆境強勢上揚。

  他就是北京聯創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育種家王義波。與大多數人的選擇不同,王義波在別人開始為退休打算的年紀毅然辭職創業,又在公司業績連年下滑艱難維持生計時仍然持續投入高額科研經費,進而實現了“用自主創新品種贏得市場話語權”的創業初衷。

  不論身處的環境如何改變,不變的始終是他那句話:“想為民族種業做點兒事。”

  年近五旬卻主動辭職到市場上搏一把

  2000年前后,對于中國種業和王義波個人來說,都可謂是巨變的階段。1999年,《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頒布實施;2000年,中國*部《種子法》正式出臺;2001年,中國加入WTO。

  這一系列事件,讓當時還在河南省農科院工作的王義波預感到了即將發生的重大變化:“當時我就感覺,中國種業的市場化時代將要到來了。”

  彼時的中國種業,企業的存在感還很弱,市場格局尚處于“國有公司一統天下”的狀態,品種競爭力遠遠達不到今天的水平。市場化大門的打開,意味著更加殘酷、激烈的競爭必將很快展開。

  而彼時的王義波,已經當上河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所的副所長、研究員,更是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河南省省管*專家,獲得了許多榮譽。

  如果從當時的狀態去分析,這場競爭無論結果如何,似乎都與在體制內的王義波沒有太大關系。然而,2001年,王義波卻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辭職創辦企業,主動參與競爭!

  的確,在科研單位已經從事玉米育種近20年的他,手握“鄭單14”這個強勢品種,還在省級以上期刊發表論文40多篇,并以*完成人身份獲得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按照科研單位的評價體系,獲得更高的職位和榮譽是遲早的事。

  不愿“享清福”反而還“涌入洪流”,這在外人眼中有些看不懂,但王義波心里其實早有定數:“我搞育種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想為民族種業做點事兒,為提升中國種業競爭力貢獻力量。”

  在王義波看來,市場占有率才是品種真正的“證書”。他還創作了一首頗有激情的詩句:“抑不住,涌熾潮澎湃,青春血。集眾智,筑民族長城,大種業!”

  于是,他下定決心,要到市場上搏一把。然而誰又能想到,這個流淌著“青春種業血”的王義波,當時已經45歲了。4年后,他的北京中科華泰科技有限公司并入北京聯創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年近50歲的王義波,從此又邁向了一段未知的人生路程。

  提早布局研發讓企業觸底反彈

  離開了體制這個“溫床”,王義波面臨的競爭壓力更加直接。證書不再起作用,品種是否掌握話語權成為了決定他的企業能否在市場上生存的關鍵因素。

  因此,王義波所做的首要工作就是盡快拿出屬于聯創種業自己的主導品種。在王義波的帶領下,聯創種業很快便推出了廣受歡迎的*代品種。其中,“中科4號”通過5個以上的省級審定,“中科11號”更是連續多年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玉米主導品種之一。

  成果得到了市場認可,王義波的創業初衷似乎實現了。但是,市場沒有留給王義波絲毫喘息的機會。2012-2014年,曾經引以為傲的品種銷量卻突然間連續3年以30%的幅度下滑,聯創種業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與其他產品不同的是,受制于育種周期和試驗示范等諸多的時間限制,品種更新換代一般需要8-10年,如果不提早儲備,品種一旦“失寵”,企業就幾乎沒有維持下去的可能,更不要提翻身了。

  “其實,我早就預料到老品種會出現滑坡,只是沒想到會來得這么早、這么快。”即便已經有了思想準備,突如其來的低谷還是讓王義波有些措手不及。然而這個時候,他卻又作出了一個“反常決定”:加大科研投入。

  “聯創種業在2014年的科研投入達到了1400萬元,占銷售收入的比例超過了20%。”王義波告訴記者。要知道,即便是在種子企業整體實力已經顯著增強的2016年,全國前50強種企科研與銷售收入的平均占比也僅超過7%,更何況當時還虧損了900萬元的聯創種業。

  “其實,企業經營業績越是不好,反而是越需要增加投資的時候。”王義波認為。在外人眼中,這似乎是王義波的孤注一擲。但外人看不到的是,他早在6年前便開始為品種換代進行了準備。

  2008年,聯創*代品種發展正盛,而在東北市場,來自美國的“先玉335”卻幾乎拿下了半壁江山,這讓心里始終裝著民族種業的王義波坐不住了。“雖然東北跟黃淮海是兩個生態區,但新一輪品種換代的趨勢已經顯現。”王義波意識到,必須未雨綢繆。

  他開始著手組織材料,在“外來的和尚”身上尋找突破口。“我們從上百份材料里精挑細選,反復與美國近代材料進行改良性試驗,希望能將它豐產潛力大、脫水快、商品品質好、制種產量高等多方面優勢與我們自有材料適應性好、耐密性好、抗病性強、耐高溫熱害等強項結合起來。”王義波把他所采取的這種科研模式概括為“選擇性創新,疊加式超越”。

  于是,在當時大多數人都“抱著一個品種闖天下”的時候,王義波卻又悄悄穿上了白大褂,整天泡在育種田里搞起了科研。

  于是,低谷僅僅過去了一年,隨著第二代品種投放市場,聯創種業馬上扭虧為盈:2016年,利潤達到6000多萬元;2017年,這個數字更是超過了1.2億元,基本實現了連續3年業績翻三番的壯舉。

  敞開大胸懷擁抱大種業

  聯創種業有個奇怪的現象,一個品種一個“姓”。的確,三個第二代品種“聯創808”“裕豐303”和“中科玉505”,從名稱上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家企業的產品。

  其實,這正是王義波渠道創新思路的直觀體現。“賣什么品種固然重要,但怎么賣品種同樣重要,賣法不好,品種再優良也難以有效打開市場。”王義波對記者說。而這個“怎么賣”,恰恰是被很多人忽略的環節??渠道。

  王義波采取的創新做法是在審定時就給不同品種冠以不同的前綴名稱和番號。同時,將原有的經銷商網絡直接拓展成多個渠道,每個渠道只限期提供一個強勢品種。

  “如果哪個經銷商沒有按照管理辦法經營,我們會給他開罰單,這樣的罰單一年要開出上百張;同樣,如果經銷商能把品種快速做大,我們也有‘承諾銷售’的政策,今年承諾明年的銷售數量,可以提前使用下一年超額獎勵的錢來提今年的貨,如此一來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王義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來把聯創種業的各個渠道經營好。

  在王義波的運籌下,聯創種業“多品牌、多品種、多渠道運作”的模式已經確立,成效更是十分顯著。“事實上,只論單品還沒有*優勢,但把3個品種加起來,我們在黃淮海的占有率就達到了10%。”王義波說。

  盡管這個新的多渠道營銷模式看似只是為了提高公司業績,但王義波的胸懷可不僅限于此,他更希望農民從創新中受益。“手里只有一個強勢品種,經銷商就更需要通過品種展示、病蟲害防治、提供種管收全程優質服務來獲得農民的認可。”王義波致力于通過渠道建設,引導經銷商向“經銷+服務商”轉型。

  更大的胸懷還在后面。近日又傳出了*新消息,隆平高科將收購聯創種業90%的股權。交易完成后,聯創種業將成為隆平高科的控股子公司。大多數種業人都想“大權在握”,王義波卻把聯創種業“拱手相讓”,這又讓外人有些看不懂。

  “‘小散亂’嚴重阻礙著中國種業的發展,如果大家都死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無法參與到全球種業的競爭中去。”這是王義波給出的堅定回答。王義波希望通過強強聯合,從總體上進一步增強聯創種業的市場競爭力。

  “其實,我跟千千萬萬種業人一樣,無非就是希望我們的民族種業能夠發展得更好,讓自主品種牢牢掌握市場話語權。”這是王義波的初心。他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yanglei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